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亦译:阿那律陀)尊者,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天眼第一的美誉。 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7卷与第29卷记载了释迦牟尼佛的原话:我声闻中弟子,得天眼第一者,所谓阿那律比丘是……阿那律比丘天眼第一,彼以天眼观此三千大千世界,犹如有眼之人,掌中观珠,而无疑难。...


佛度除粪人尼提
出自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6卷(尼提度缘品第三十) 舍卫国内有一除粪之人,名叫尼提。释迦牟尼佛知其应度,便入城中。恰逢尼提,持一瓦器,盛满不净,欲往弃之;遥见世尊而来,极怀鄙耻,欲改道而行,匆忙之间,瓦器碰坏,屎尿浇身,深生惭愧,不忍见佛……...


活了二百岁的老翁
出自乾隆大藏经第688部《佛说贫穷老公经》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精舍中坐。有一老翁,年二百岁,粗看外貌,形似有相(具备三十二相中的相);但却贫穷辛苦,衣不遮体,扶杖而来。释梵侍门,敕不通之。 老翁大唤:吾虽贫贱,千载有幸,今得值佛,欲问罪福,求离众苦,我闻世尊,仁慈普逮...


六年苦行的宿缘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经历了六年的苦行,或有人以此认为苦行是成佛的关键所在,但这应该是一种误解。在乾隆大藏经第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中,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其六年苦行的宿缘,并开示苦行于法无益。 在迦葉佛时代,有位童子名为火鬘,不信三宝(佛法僧),而其好友护喜,则是善...


忍辱仙人
出自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羼提波梨因缘品第十二) 释迦牟尼佛得道之初,先度阿若憍陈如等五人,次度郁毗罗迦葉等千人,度人渐广,世人赞叹:如来出世,普度众生。又复叹美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与郁毗罗迦葉等千人:诸大德比丘,宿与如来有何因缘,而先得度?时诸比丘,闻诸...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西方(极乐世界)三圣: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世音菩萨(左胁侍)、大势至菩萨(右胁侍)。 我闻如是:一时,释迦牟尼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


天子受三自归免堕猪胎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52部《旧杂譬喻经》之六十一与乾隆大藏经第1465部《经律异相》第2卷(第六)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欲界六天之第二天)为母说法。 有一天子,五衰相现,知死期至,眼见命终将下生投猪胎,心大愁苦,不知当作何计。有天语之:今佛在此为母说法,可往问佛...


娑婆世界意为堪忍
娑婆世界意为堪忍 我们所在的佛土名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亦译为堪忍世界。譬如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开篇两卷:释迦牟尼佛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诸佛世界,十方诸佛世界中无量菩萨与众,来此堪忍世界(娑婆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


听闻佛法的鹦鹉
出自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12卷(二鹦鹉闻四谛品第五十八) 长者须达(亦译:须达多),敬信佛法,常为僧众弟子提供一切所须;其家有两只鹦鹉,禀性聪慧,能知人语。尔时阿难(佛陀的执事弟子)往到其家,见鸟聪慧,欲教其法,二鸟欢喜。于是阿难授四谛法,教令诵习。二鸟闻...


编织草盖为佛遮阳
出自乾隆大藏经第428部《菩萨本行经》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郁单罗延国,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行至村落。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晃煜照曜天地。 时天炎热,亦无树荫。有放羊人,见佛光相,心自念言:如来世尊三界之师,烈日徒步无有荫凉。即用编织草盖为佛遮阳,一路跟随世尊而行,离开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