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顶尊胜陀罗尼,亦称尊胜咒。


乾隆大藏经第347部《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开示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咒)的因缘。


大意如下:善住天子,在死前七日,忽闻空中有声告之,命终后将受七次畜生身,然后入地狱,从地狱出虽得人身但无双目。善住天子闻此大为惊怖,找到帝释(忉利天之主),帝释经过谛观,看到其将受生七次的畜生之身,随即前往佛所,恭敬供养,希望如来慈悲救脱。世尊在开示了前因后果之后,宣说了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咒)。善住天子依教诵持,满七日后,自见罪报,一切悉灭,增益寿命。


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咒)在唐朝时传入中国,由佛陀波利尊者,经文殊菩萨点化,从天竺带来梵文原本,与汉地高僧一同译成。




据乾隆大藏经第347部《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记载:

此陀罗尼咒,能净除一切罪业等障,能净除一切三恶道苦,能净除一切众生十恶罪,能救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趣……若一切众生福业渐薄,应受短命残病丑陋,眇小贫贱盲聋喑哑,应堕地狱畜生受诸苦恼,闻说是陀罗尼名者,恶报消灭,便得解脱;若有众生造集恶业,十恶五逆一切罪障,若轻若重,悉皆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离一切苦难。……若人遇大恶病受诸苦恼闻是陀罗尼咒,即得离苦罪障消灭,乃至四生众生闻此咒者,悉舍病苦离胞胎形,乘莲化生常识宿命,一切生处忆持不忘。






参考经文:

乾隆大藏经第344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乾隆大藏经第345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乾隆大藏经第346部《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乾隆大藏经第347部《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

乾隆大藏经第348部《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


出自乾隆大藏经第347部《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无量菩萨众:观自在菩萨、妙吉祥菩萨、得大势菩萨、慈氏菩萨、胜莲华藏菩萨、净除一切障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三万二千人而为上首……尔时世尊,四众围绕,恭敬瞻仰一心听法。


时忉利天,有一天子名为善住,与诸天女前后围绕,共相娱乐受诸快乐。夜晚忽闻空中有声告言:善住天子,七日之后,汝当命终,下堕受七次畜生身,食啖不净,次堕地狱,地狱出后,虽得人身而无双目……善住天子闻是语已,心惊肉跳毛骨悚然。随即前往帝释所在(帝释:忉利天之主),陈述所闻,请求哀救。帝释闻后大惊,即以天眼观其所报,便见善住天子将受七种畜生之身,所谓猪、狗、野干(狐)、猴、蛇、乌、鹫。帝释自念:我但见此受报少分,因缘深远之事非我能测,唯有如来能知,令免斯苦。帝释即时敕诸天众,花鬘璎珞及种种香,来诣佛所礼佛供养,以事白佛愿请开示,慈悲救济令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帝释言:善男子汝大慈心,能为善住问其往昔因缘善恶业报之事,又能请我除免其苦,甚善大善,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时世有佛,号毗婆尸如来,化世缘尽般涅槃后,于像法中,有国名波罗奈。时有一儿,父亲早逝母亲孤养,儿子年长田间营种,贫母为之处处求食,未得之间食时稍晚,其子饥渴嗔心恚母,便出恶言:我母今者不如畜生,我见猪狗野干猴蛇乌鹫之类,养育儿子犹尚不令饥渴,如何我母不来见看,饥渴如是复不送食。怀是怨恨未久之间,母求得食遽持来至,慰喻其子令使欢喜……

适坐欲食,忽见空中一独觉作沙门形,飞从南来腾空北过,其子见已心生敬仰,即起合掌头面作礼,邀屈临降。时辟支佛便就其请,其子欢喜,敷白茅座,献净妙华,减其食分,持以奉上。比丘食已,为说法要,示教利喜……

其子于后复得出家,而被差作维那。时有婆罗门造立僧坊安置徒众,复有施主送多酥油。时诸客僧在于寺食,维那见已,心悭嗔恚,嫌客烦乱,把酥油等都藏起来,不给与食。客僧问道:此是檀越施现前僧,何故留藏不给?维那恶骂客僧:儞等何不啖屎尿!眼瞎啊,哪里看见我藏酥油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帝释:尔时子者,今善住天子是也。由其嗔言将畜比母,今招七次作畜生身;又由作维那时,出食秽言,业感令其常食不净;悭僧食故,地狱受苦;骂盲瞎故,得无目报,七百生中常无双目。天帝当知如是罪业,有因会报终不败灭。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善住天子得生天者,由彼过去供养辟支佛,敷座献花恭敬施食闻法力故,今受天福,经尔数劫,常胜妙乐;又由辟支佛腾空过时,其人发心仰于空中,倾心致敬头面作礼,由是功德今赖空中神声预报,即是善住守殿神也。


尔时善住天子承佛所说,即知自业皆是宿缘,即于佛前,深自咎责,尽命忏悔。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告善住:汝止勿泣我有法门,名为最胜佛顶陀罗尼咒。持是咒者能令汝得离苦解脱……此陀罗尼咒者,于诸佛顶最尊最胜,能灭一切业障悉令清净,能拔地狱畜生阎摩罗趣,能除一切众生生死苦恼。


佛告天帝:此清净佛顶最胜陀罗尼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能受持者若读若诵,是人以是功德百千万劫,十恶五逆悉得消灭,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转此身获宿命智,从一佛国生一佛国,常蒙普贤文殊观音势至,摩顶授手受菩萨记,常在道场闻持正法,获萨云智更增其寿,身口意净不遭横死……若临终时念此陀罗尼者,即得往生诸佛国土。


尔时帝释闻佛称叹最胜陀罗尼功德不可思议,深乐欢喜一心渴仰白言世尊:惟愿如来愍念善住及我等辈,亦为未来末法众生,说此最胜佛顶陀罗尼咒,我当修行愿令一切众生永离八难之苦。尔时世尊为天帝及善住天子四部众等即说咒曰……


佛告天帝:我此清净诸趣最胜佛顶陀罗尼咒,能净除一切罪业等障能净除一切三恶道苦。此陀罗尼咒,八十八俱胝殑伽沙诸佛同共宣说,严记守护随喜赞叹,一切如来所共印可。能净除一切众生十恶罪故,能救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趣故。若一切众生福业渐薄,应受短命残病丑陋,眇小贫贱盲聋喑哑,应堕地狱畜生受诸苦恼,闻我说是陀罗尼名者,恶报消灭便得解脱。若有众生造集恶业,十恶五逆一切罪障,若轻若重悉皆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离一切苦难,永离一切畜生阎摩罗趣……


佛告天帝:若复有人能受持此咒者,从是受持已后永离恶趣,恒与十方诸佛同居一处,恒生菩萨胜侣之中,或托贵族婆罗门种,常在道场诸佛净土,乃至成就无上菩提,获于如来正遍知海解脱身也。


佛告天帝:我此清净诸趣最胜佛顶陀罗尼咒,威神广大具大功德有大威势……若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此人以是功德亦为一切天龙八部之所贵重,如彼妙宝不欲暂舍,所以者何?由是陀罗尼力,能令一切地狱畜生饿鬼,诸重罪等皆消灭故;又由是陀罗尼力,能令持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告天帝:若复有人,能于四衢道中造诸宝塔或立高幢安此陀罗尼经,复以种种花香璎珞七宝严具奇妙衣服饮食汤药而为供养,是人功德无量无边,是人福智不可称计,是人即是菩萨摩诃萨,是人即是佛之真子。所以者何?拔济塔下往来无量诸众生故。……若有一切苦难众生,罪极重者无救护者,当于白月十五日洗浴清洁,着净衣裳受八戒斋,于菩提像前正心右跪,诵此陀罗尼咒满一千八遍,是人所有诸罪业障悉皆消灭,当得总持陀罗尼门,辩才无碍清净解脱。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告天帝:若人虽未诵持但得闻此陀罗尼音一经耳者,即能熏其赖耶为佛种子。譬如小许金刚堕于地上即能穿入,其地虽厚不能留碍,决至本际方乃当住,此咒亦尔,一经耳者,即能熏其习性要成正觉,烦恼虽重亦不障蔽;设复堕于地狱畜生饿鬼,终不为诸业报令其沉没,要当乘是咒力任运增修至于佛地。若有四生众生,一闻是陀罗尼者,现生一期更无他疾,诸苦恼事不复重受,而亦不受胞胎之形,所生之处莲中化身,诸漏结使从是永断,五眼清净得宿命智,而复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天帝:若人初亡及亡已久,有人以此陀罗尼咒,咒黄土一把满二十一遍散其骸上,而是亡者即得往生十方净土,若亡者魂识已入地狱畜生饿鬼阎罗趣者,咒土沾骨便得解脱,即舍恶趣而得生天。


佛告天帝:若有短命众生欲求长寿者,于白月十五日洗浴清洁,着新净服斋戒一心,诵是陀罗尼满一千八遍,令命短者还得长寿,一切业障悉皆消灭。


佛告天帝:若复有人,就于一切畜生耳中,诵是陀罗尼咒唯一遍者,而是畜生耳根,一闻如是陀罗尼故,尽此一形不复重受禽畜之身,应入地狱即得免离。


佛告天帝:若人遇大恶病受诸苦恼闻是陀罗尼咒,即得离苦罪障消灭,乃至四生众生闻此咒者,悉舍病苦离胞胎形,乘莲化生常识宿命,一切生处忆持不忘。


佛告天帝:若人生来具造十恶五逆四重根本等罪,自惟乘此恶业,命终之后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受诸大苦,经于多劫劫尽更生,若堕畜生杂类禽兽,循环恶道无复救护;是人应当白月十五日,在菩提像前,以金银器可受一升,盛好净水安置坛内,受菩萨戒持斋洁净,于坛西畔面东向像,烧香礼拜右跪系念,至诚启白诵此陀罗尼咒满一千八遍,于其中间不得间断,而以是水散洒四方及以上下,愿令一切同得清净,作是法已,如上恶业应入地狱畜生饿鬼便得解脱;一切罪报悉皆消灭,阎罗放赦司命欢喜,不生嗔责反更心恭,合掌随喜赞其功德;若舍其报生诸佛国,十方净刹欲往随愿;又十五日咒其酥蜜及于荜茇一千八遍,与人食之其人食已,所有十恶五逆等罪悉皆消灭,而复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经已,帝释善住还于自宫。善住天子依教持诵,满七日后自见罪报,一切悉灭更加天命增寿无量。即与帝释将诸天众,严持香花种种殊妙天衣璎珞,而来供养,头面礼佛,庆大慈悲,欢喜踊跃,旋绕千匝。


尔时世尊舒金色手,摩善住天子顶,复为善住授菩萨记,而告之言:此经名为《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诸趣业障咒经》,汝等四众,应当受持。


 


 

文殊菩萨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据乾隆大藏经第1470部《宋高僧传》第2卷(唐五台山佛陀波利传):

佛陀波利(意为觉护)亦称觉护尊者,北印度罽宾国人。佛陀波利出家后,信心坚固精进修行,发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四处参拜圣人遗迹;闻文殊菩萨在清凉山(五台山),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五台山,虔诚礼拜。(唐高宗仪凤元年:即676年)


五台山中,佛陀波利遇到一位老者。

老者问其:师何所求?

佛陀波利:闻文殊大士隐迹此山,从印度来欲求瞻礼。

老者言道:师从彼国而来,是否带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咒除罪秘方,若不赍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亦何能识?师可还国取来彼经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接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弟子当示文殊居处。

佛陀波利闻已不胜喜跃,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不见老人,佛陀波利惊愕,倍增虔恪。




据后世记载:


佛陀波利,于永淳年间经海陆入唐,途中遇到海难,几近覆灭,佛陀波利心系使命,保护经书,等他再次醒来已身在海滩,经书没有沾湿地安放在海滩上。永淳二年,佛陀波利到达长安,将经书献给唐高宗,并受诏与日照三藏、杜行顗、地婆诃罗等译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谁知唐高宗认为此经神异,令赐绸三十匹与佛陀波利后,只愿供奉在宫内,未令流布民间。佛陀波利再三请求,唐高宗才将经书归还。


之后佛陀波利来到五台山附近的西明寺,与精通梵语的顺贞和尚一同重新翻译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译经结束后,佛陀波利出现了严重的病象,七日七夜不食不饮,第八日才痊愈,随后前往五台山。


当佛陀波利来到五台山金刚窟,看到文殊菩萨显圣在眼前,回头唤众僧入内朝圣,可再回头,山洞里便不见了菩萨的圣光。佛陀波利明了此前山中所遇的老者正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现在自己使命已完成,文殊菩萨来接引他了。从此不再出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