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难陀尊者三十相缘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10 min read

 

难陀尊者三十相缘


悉达(亦译: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六年苦行,证佛果位,名号释迦牟尼佛。


难陀尊者,是悉达太子(释迦牟尼佛)之弟(同父异母)。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67部《十二游经》记载:

白净王(亦译:净饭王)有二子:

其大儿名悉达(亦译:悉达多),其小儿名难陀。

悉达之母名摩耶,难陀之母名瞿昙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25部《戒因缘经》第9卷与乾隆大藏经第1283部《分别功德论》下卷记载:

难陀比丘,端正无双。佛有三十二相,难陀有三十相。

众弟子虽各各有相,譬如阿难(佛陀侍者)有二十相,唯独难陀有三十相,自舍如来,余诸弟子无能及者,所以称难陀比丘端正第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7卷摘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端正者,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是亦难陀比丘。


难陀尊者,昔作何业而得三十相呢?来看佛经原文。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57卷整理:


时诸大众,闻是说已,咸皆有疑,为断疑故,而问佛言:世尊!难陀比丘先作何业,由彼报得金色之身,具三十相以自严饰?难陀比丘先作何业,今者于淫欲境极生爱著,世尊强拔令出生死之海,方便安置究竟涅槃?


释迦牟尼佛告大众:汝等谛听!过去世时九十一劫,人寿八万岁,有毗钵尸如来(亦译:毗婆尸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


毗钵尸佛之弟(异母),于淫欲境极生爱著,毗钵尸佛,劝令出家,方便安置究竟涅槃。


时毗钵尸佛与六万二千比丘游行人间,至亲慧王都城,住亲慧林中。


国王听闻佛众住亲慧林,率诸王子大臣及诸宫女民众,往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毗钵尸佛为彼王众宣扬妙法,示教利喜,得殊胜解。


国王之弟(异母),亦于淫欲境极生爱著,沉迷淫欲之中不肯出门。


诸大臣子及余好友之类,诣而告之:善友知不?王及王子、并诸内宫大臣、民众,往毗钵尸佛所,躬行礼敬,听受妙法,获殊胜解。人身难得,汝已得之,为何如今耽著淫欲,不肯出门?


国王之弟闻已,心生愧耻,勉强随同而去。


尔时毗钵尸佛之弟(比丘),见众人拉着一人往佛所去,在得知此人亦于淫欲境极生爱著时,而言:我是佛弟,昔在家时,于诸欲境极生耽著,幸蒙世尊(毗钵尸佛)强牵令出,安隐将趣究竟涅槃。如今更有与我相似之辈!仁等慈悲,强共将去,诚为大善。今可往诣无上大师,得至佛所,必生深信。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57卷整理:


一行人等至世尊所,毗钵尸佛即为说法,既得闻已,深起信心,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言:唯愿世尊及诸圣众,明至我家中入温室澡浴。


毗钵尸佛默然受请。

国王之弟,礼佛辞去,遂至王宫,白国王言:大王!我诣佛所,闻法生信,于淫欲境起厌离心。今奉请佛僧,明至我家,入温室浴。如来大师慈悲为受,佛是人天所应供养。王今宜可洒扫街衢,严饰城郭。


国王自念:佛来入城,我当严饰。然我之弟耽欲难谏。佛今调伏,实诚希有!

便答言:甚善!汝今可去营办澡浴所须之物,我当随力严饰城隍。

国王之弟,大喜而去。


时诸民众,奉王之令,于彼城中,除去瓦砾,遍洒香水,烧诸妙香,悬众幡盖,散华供养,如天帝释欢喜之园。

国王之弟,办诸香汤及香油等,庄严浴室,敷置床座。


毗钵尸佛,渐欲至城,王及诸臣、太子、后妃、宫人、婇女,及诸民众,咸出奉迎,遥礼佛足,随从入城。


时彼国王之弟,引佛世尊入温室内,授香水等以充澡浴。

见佛世尊身如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见已欢喜,生深信心。


洗浴既竟著衣服已,即便顶礼世尊(毗钵尸佛),发是愿言:我今幸遇最上福田,微申供养。愿此善因,于未来世身得金色,与佛无异。愿我当来得为佛弟,若于欲境生耽著时,强牵令出爱染深河,得趣涅槃安隐之处。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尔时国王之弟(沉迷淫欲者),即今难陀比丘是。由昔时请毗钵尸佛,入浴室中香汤澡浴,净心发愿,彼之善因,今为佛弟,身作金色;在其耽著淫欲之境时,吾今强拔令出,舍俗出家,究竟涅槃至安隐处。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57卷整理:


时诸大众更复有疑,问佛而言:世尊!难陀比丘曾作何业,今身感得三十相?


佛告大众:彼所作业,广说如前。

乃往过去,于聚落中有一长者,大富多财,资生无乏。

有一苑园,华果茂盛,流泉浴池,堪出家人栖隐之处。

时有独觉出现于世,哀愍众生处于闲静。世间无佛,唯此福田。

于时有一独觉尊者,游行人间至斯聚落。

其守园人既见尊者,告言:善来!

为解劳倦,尊者住此,即于中夜入火光定。

园人见已,作如是念:此之大德成斯胜行。

即便夜起,禀告主人,告言:家主!宜于今者生欢喜心。于苑园中有一大德,来投我宿,成就妙行,具足神通,放大光明遍照园内。


长者闻已,疾往园中,礼双足已,作如是言:圣者!仁为求食,我为福因。幸住此园,我常施食。


独觉尊者,见彼殷勤,即便为受,住此园内。


独觉尊者涅槃之后,长者取其尸骸,焚以香木,余身骨置新瓶中,造窣堵波,悬诸幡盖,深生敬信,洒三十种众妙香水,并发大愿,求诸相好。


释迦牟尼佛告众人:汝等当知!尔时长者,即今难陀是也。由以胜妙供养敬信业故,今受果报,感得三十殊妙胜相。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57卷整理:


时诸大众更有疑念,更问佛言:世尊!难陀比丘曾作何业,若不出家弃尘俗者,必当绍继力轮王位?


佛告大众:难陀比丘先世所造之业,果报熟时必当自受,广如上说。

过去世时此贤劫中,人寿二万岁,迦葉佛出现世间,十号具足。

时彼城中国王,以法化世。王有三个儿子,谓大、中、小。

迦葉佛,施化事毕,入大涅槃。

国王信敬,取佛遗身,以诸香木、栴檀、沉水、天木香等焚烧既讫,收其舍利,置金宝瓶,造大窣堵波,皆用四宝,纵广正等一踰缮那,高半踰缮那安相轮。

尔时,国王之中子,亲上中盖。


释迦牟尼佛告众人言:汝等当知!尔时王中子者,即难陀是。由于昔时敬心供养,安置中盖。斯之善业,于二千五百生中,常为力轮王,化一洲内。今此生中,若不出家,还作力轮王,得大自在。




转轮王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530部《大唐西域记》第1卷记载:

娑婆世界中,人有四大洲(即四天下),分别为:

东胜身洲(亦译:东毗提诃洲、东弗婆提、东弗于逮)

南赡部洲(亦译:南阎浮提)

西牛货洲(亦译:西瞿陀尼洲、西瞿耶尼)

北俱卢洲(亦译:北拘卢洲、北郁单越)

我们所在为南赡部洲(亦译:南阎浮提)

转轮王有四:

金轮王:乃化四天下(统领四大洲人)

银轮王:则政隔北拘卢(统领三洲人:除北俱卢洲之外)

铜轮王:除北拘卢及西瞿陀尼(统领二洲人:东胜身洲与南赡部洲)

铁轮王:则唯赡部洲(统领一洲人:南赡部洲)

转轮王即位时,有飞行转轮(即轮宝:七宝之一)自然天成从虚空中来,有金银铜铁之异,境乃四三二一之差。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57卷整理:


时诸大众更复有疑,而问佛言:世尊!难陀比丘曾作何业,于佛弟子中善护根门最为第一?


释迦牟尼佛言:此由愿力!难陀比丘,于迦葉佛时,舍俗出家。其所从师,在迦葉佛众弟子中堪称善护根门最为第一。


尔时一生尽其形寿,于现身中竟无证悟,于命终时,便发誓愿:我于佛所,尽斯形寿梵行自持,然于现身竟无所证。愿我以此修行善根,于未来世,释迦牟尼佛法之中,出家离俗,断诸烦恼,获阿罗汉。如我所从之师,于迦葉佛众弟子中善护根门最为第一;我亦如是,于彼释迦牟尼佛教中守护根门最为第一。


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由彼愿力,今于我所诸弟子中,善护根门最为第一。如是比丘,若纯黑业得纯黑报,若纯白业得纯白报,若杂业者当受杂报。是故汝等离纯黑杂业,修纯白业,如是应修。





声闻四果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0部《杂阿含经》第41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声闻四果)。何等为四?

谓须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罗汉果(四果)。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

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过去七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01部《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402部《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第403部《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记载:


现在贤劫中,会有1000尊佛出世传法。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4尊佛……

第1尊佛为拘留孙佛、第2尊佛为拘那含牟尼佛、第3尊佛为迦葉佛……

第5尊佛为弥勒佛……第1000尊佛为楼至佛。


贤劫之前,是庄严劫,庄严劫中也有1000尊佛出世传法。

第1尊佛为华光佛……

第998尊佛为毗婆尸佛、第999尊佛为尸弃佛、第1000尊佛为毗舍浮佛。


贤劫之后,是星宿劫,星宿劫中也有1000尊佛出世传法。

第1尊佛为日光佛……第1000尊佛为须弥相佛。


过去七佛: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与贤劫的最初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释迦牟尼佛),称为过去七佛。(详见:乾隆大藏经第855部《佛说七佛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4部《佛说十号经》:

十号:佛、如来、世尊、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释迦牟尼佛:亦称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释迦牟尼应供、正等觉…

弥勒佛:亦称弥勒如来、弥勒世尊、弥勒应供、正等觉…





参考佛经

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44卷

乾隆大藏经第622部《七佛父母姓字经》

乾隆大藏经第855部《佛说七佛经》












过去七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55部《佛说七佛经》:

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

过去三十一劫,有尸弃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

过去三十一劫,有毗舍浮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

于贤劫中第六劫,有俱留孙佛(拘留孙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

于贤劫中第七劫,有俱那含牟尼佛(拘那含牟尼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

于贤劫中第八劫,有迦葉波佛(迦葉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

于贤劫中第九劫,我释迦牟尼佛应正等觉,出世间。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22部《七佛父母姓字经》:

第一佛字维卫佛(亦译:毗婆尸佛),般泥洹(般涅槃)已来九十一劫。

第二佛字式佛(亦译:尸弃佛),般泥洹已来三十一劫。

第三佛字随叶佛(亦译:毗舍浮佛),般泥洹已来同三十一劫。

是披地罗劫(亦译:贤劫)中,当有两五百佛(即贤劫千佛):第一者拘楼秦佛(亦译:拘留孙佛),第二佛者拘那含牟尼佛,第三者迦葉佛,第四者我字释迦文尼佛(亦即:释迦牟尼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55部《佛说七佛经》:

毗婆尸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寿八万岁。

尸弃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寿七万岁。

毗舍浮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寿六万岁。

俱留孙佛(亦译:拘留孙佛)应正等觉,现世间,寿四万岁。

俱那含牟尼佛(亦译:拘那含牟尼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寿三万岁。

迦葉波佛(亦译:迦葉佛)应正等觉,出现世间,寿二万岁。

我(释迦牟尼佛)化五浊众生,寿百岁故。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22部《七佛父母姓字经》:

维卫佛(亦译:毗婆尸佛),在世寿八万岁。

式佛(亦译:尸弃佛),在世寿七万岁。

随叶佛(亦译:毗舍浮佛),在世寿六万岁。

拘楼秦佛(亦译:拘留孙佛)在世寿四万岁。

拘那鋡牟尼佛(亦译:拘那含牟尼佛)在世寿三万岁。

迦葉佛在世寿二万岁。

今我作释迦文佛(亦即:释迦牟尼佛)裁寿百岁或长或短。









三十二相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31卷摘录:

01 诸佛足下有平满相,妙善安住犹如奁底,地虽高下随足所蹈,皆悉坦然无不等触。

02 诸佛足下千辐轮文,辋毂众相无不圆满。

03 诸佛手足悉皆柔软,如睹罗绵胜过一切。

04 诸佛手足指皆纤长,圆妙过人以表长寿。

05 诸佛手足一一指间,犹如雁王咸有缦网,金色交络文同绮画。

06 诸佛足跟广长圆满,与趺相称胜余有情。

07 诸佛足趺修高充满,柔软妙好与跟相称。

08 诸佛双腨渐次纤圆,如瑿泥耶仙鹿王腨。

09 诸佛双臂修直庸圆,如象王鼻平立摩膝。

10 诸佛阴相势峰藏密,其犹龙马亦如象王。

11 诸佛毛孔各一毛生,柔润绀青右旋宛转。

12 诸佛发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转柔润绀青,严金色身甚可爱乐。

13 诸佛身皮细薄润滑,尘垢水等皆所不住。

14 诸佛身皮皆真金色,光洁晃曜如妙金台,众宝庄严众所乐见。

15 诸佛两足二手掌中、颈及双肩七处充满,光净柔软甚可爱乐。

16 诸佛肩项圆满殊妙。

17 诸佛髆腋悉皆充实。

18 诸佛容仪洪满端直。

19 诸佛身相修广端严。

20 诸佛体相纵围量等,周匝圆满如诺瞿陀。

21 诸佛颔臆并身上半,威容广大如师子王。

22 诸佛常光面各一寻。

23 诸佛齿相四十齐平,净密根深白逾珂雪。

24 诸佛四牙鲜白锋利。

25 诸佛常得味中上味,喉脉直故能引身中,千支节脉所有上味。

26 诸佛舌相薄净广长,能覆面轮至耳发际。

27 诸佛梵音词韵弘雅,随众多少无不等闻,其声洪震犹如天鼓,发言婉约如频伽音。

28 诸佛眼睫犹若牛王,绀青齐整不相杂乱。

29 诸佛眼睛绀青鲜白,红环间饰皎洁分明。

30 诸佛面轮其犹满月,眉相皎净如天帝弓。

31 诸佛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睹罗绵,鲜白光净逾珂雪等。

32 诸佛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


更多参考佛经(不同经文稍有出入):

乾隆大藏经第3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27卷

乾隆大藏经第9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第7卷

乾隆大藏经第260部《佛说大乘百福相经》

乾隆大藏经第538部《中阿含经》第11卷与第41卷

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1卷

乾隆大藏经第604部《佛说梵摩喻经》

乾隆大藏经第807部《法集名数经》

乾隆大藏经第1010部《佛说法乘义决定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