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6 min read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亦译: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童子)的点化下,前后经游百一十城,参访请教诸善知识的故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明确记载了其中五十三参善知识,包括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天与天女、夜天与神、仙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夷、长者、居士、婆罗门、出家外道、国王、良医、船师、女人、童子童女等。
从经中弥勒菩萨所言来看:善财童子所见诸善知识,修菩萨行、满足大愿、得诸法门,皆由文殊师利(文殊菩萨)威神力故。
善财童子在参访请教这些善知识后,依教奉行,获得弥勒菩萨右手摩顶并赞其言:善哉善哉!佛子!汝亦不久当与我等。我下生成正觉时(弥勒菩萨成佛时),汝及文殊师利(文殊菩萨)俱得见我。
善财童子之名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62卷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文殊菩萨)知福城人悉已来集,随其心乐现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诸大众;以自在大慈令彼清凉,以自在大悲起说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乐,以广大辩才将为说法。
复于是时,观察善财以何因缘而有其名?
知此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于其藏上,地自开裂,生七宝牙,所谓: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玛瑙。
善财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肢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纵广高下各满七肘,从地涌出,光明照耀。
复于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宝器,种种诸物自然盈满,所谓:金刚器中盛一切香,于香器中盛种种衣,美玉器中盛满种种上味饮食,摩尼器中盛满种种殊异珍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银器中盛满琉璃及摩尼宝,玻璃器中盛满砗磲,砗磲器中盛满玻璃,玛瑙器中盛满真珠,真珠器中盛满玛瑙,火摩尼器中盛满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满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宝器,自然出现。又雨众宝及诸财物,一切库藏悉令充满。
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取名善财。
又知此童子,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深种善根,信解广大,常乐亲近诸善知识,身、语、意业皆无过失,净菩萨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净犹如虚空,回向菩提无所障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是观察善财童子已,安慰开喻,而为演说一切佛法,所谓:说一切佛积集法,说一切佛相续法,说一切佛次第法,说一切佛众会清净法,说一切佛法轮化导法,说一切佛色身相好法,说一切佛法身成就法,说一切佛言辞辩才法,说一切佛光明照耀法,说一切佛平等无二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文殊菩萨)为善财童子及诸大众说此法已,殷勤劝喻,增长势力,令其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令忆念过去善根;作是事已,即于其处,复为众生随宜说法,然后而去。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6卷记载:
尔时,善财童子从文殊师利(文殊菩萨),闻佛如是诸妙功德,发菩提心,专求菩提,随从文殊师利。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62卷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善财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诸善知识,问菩萨行,修菩萨道。
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善财白言:唯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趣菩萨行?应云何行菩萨行?应云何净菩萨行?应云何入菩萨行?应云何成就菩萨行?应云何随顺菩萨行?应云何忆念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发起大悲心,勤求无上觉。
已发广大愿,除灭众生苦,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则具普贤道,一切无能坏。
福光福威力,福处福净海;汝为诸众生,愿修普贤行。
汝见无边际,十方一切佛,皆悉听闻法,受持不忘失。
汝于十方界,普见无量佛,成就诸愿海,具足菩萨行。
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随导师学,当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刹,微尘等诸劫,修行普贤行,成就菩提道。
汝于无量刹,无边诸劫海,修行普贤行,成满诸大愿。
此无量众生,闻汝愿欢喜,皆发菩提意,愿学普贤乘。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
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五十三参之第一参(德云比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62卷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为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为德云。
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
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尔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头顶礼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同经文中译名稍有出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7卷至第60卷与乾隆大藏经第8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62卷至第80卷记载:
第一参(比丘名为:德云)或译名:功德云
第二参(比丘名为:海云)
第三参(比丘名为:善住)
第四参(良医名为:弥伽)
第五参(长者名为:解脱)
第六参(比丘名为:海幢)
第七参(优婆夷名为:休舍)
第八参(仙人名为:毗目多罗)或译名:毗目瞿沙
第九参(婆罗门名为:方便命)或译名:胜热
第十参(童女名为:弥多罗尼)或译名:慈行
第十一参(比丘名为:善现)或译名:善见
第十二参(童子名为:释天主)或译名:自在主
第十三参(优婆夷名为:自在)或译名:具足
第十四参(长者居士名为:甘露顶)或译名:明智
第十五参(长者名为:法宝周罗)或译名:法宝髻
第十六参(长者名为:普眼妙香)或译名:普眼
第十七参(王名为:满足)或译名:无厌足
第十八参(王名为:大光)
第十九参(优婆夷名为:不动)
第二十参(出家外道名为:随顺一切众生)或译名:遍行
第二十一参(长者名为:青莲华香)或译名:优钵罗华
第二十二参(海师或言船师名为:自在)或译名:婆施罗
第二十三参(长者名为:无上胜)
第二十四参(比丘尼名为:师子奋迅)或译名:师子嚬申
第二十五参(女人名为:婆须蜜多)
第二十六参(长者居士名为:安住)或译名:鞞瑟胝罗
第二十七参(菩萨名为:观世音菩萨)或译为:观自在菩萨
第二十八参(菩萨名为:正趣菩萨)
第二十九参(天神名为:大天)
第三十参(道场地神名为:安住)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同经文中译名稍有出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47卷至第60卷与乾隆大藏经第8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62卷至第80卷记载:
第三十一参(夜神名为:婆娑婆陀)或译名:婆珊婆演底
第三十二参(夜神名为:甚深妙德离垢光明)或译名:普德净光
第三十三参(夜神名为:喜目观察众生)
第三十四参(夜神名为:妙德救护众生)或译名:普救众生妙德
第三十五参(夜神名为:寂静音)或译名:寂静音海
第三十六参(夜神名为:妙德守护诸城)或译名: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
第三十七参(夜神名为:开敷树华)或译名:开敷一切树华
第三十八参(夜神名为:愿勇光明守护众生)或: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
第三十九参(天名为:妙德圆满)
第四十参 (释迦女名为:瞿夷)或译名:瞿波
第四十一参(佛母:摩耶夫人)
第四十二参(天女名为:天主光)
第四十三参(童子师名为:遍友)
第四十四参(童子名为:善知众艺)
第四十五参(优婆夷名为:贤胜)
第四十六参(长者名为:坚固解脱)
第四十七参(长者名为:妙月)
第四十八参(长者名为:无胜军)
第四十九参(婆罗门名为:尸毗最胜)或译名:最寂静
第五十参(童子名为:德生、童女名为:有德)
第五十一参(菩萨名为:弥勒菩萨)
第五十二参(菩萨名为:文殊菩萨)
第五十三参(菩萨名为:普贤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