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处母胎中六十年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3 min read

 

处母胎中六十年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九十二)整理(上):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选择高门,娉以为妇,种种音乐,以娱乐之。

足满十月,便欲产子,然不肯出。

后来又重有娠,足满十月,复产一子。先怀妊者,住在右胁。

如是次第,怀妊九子,各满十月而产。

唯最先一子,仍在胎中,而不得出。


乃至其母临终之前,嘱咐家中亲属:我腹中子,至今仍然活着。若我死了,必开我腹,取子养育。


时诸眷属,待其死后,便请医王耆婆(亦译:耆域),破腹看之。

得一小儿,头鬓皓白,俯偻而行,四向顾视,语诸亲言:汝等当知!我由先身恶口,骂辱诸众僧故,处此生熟藏中,经六十年受是苦恼。


时诸亲属闻儿语已,悲不能答。


尔时世尊,遥知此儿善根已熟,与诸大众,往到其所,告小儿言:汝是长老比丘不?

答言:实是。

第二、第三,亦如是问。

故言道:是。


时诸大众见此小儿与佛答对,各怀疑惑,前白佛言:今此老儿宿造何业?处此胎中、头发皓白、俯偻而行?复与如来共相答问?
















处母胎中六十年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九十二)整理(下):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名号迦葉。


有诸比丘,夏坐安居,众僧和合。

差一比丘,年在老耄,为僧维那,共立制限:于此夏坐,要得道者,听共自恣。若未得者,不听自恣。


今此维那,独不得道,僧皆不听布萨自恣,心怀懊恼而作是言:我独为尔营理僧事。令汝等辈安隐行道。今复返更不听自恣布萨羯磨。


即便嗔恚,骂辱众僧,寻即牵捉,闭着室中,作是唱言:使汝等辈常处闇冥不见光明!如我今者处此闇室。


作是语已,自戮命终,堕地狱中,受大苦恼。


今始得脱,故在胎中,受是苦恼。


尔时众会闻佛所说,各各自护身口意业。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时诸亲属,还将老儿诣家养育。其后出家,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老儿比丘宿殖何福?出家未久获罗汉果。


佛告诸比丘:缘于往昔供养众僧、及作维那营僧事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59部《诸法本无经》摘录:

何为三乘?所谓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声闻四果(最高果位为阿罗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0部《杂阿含经》第41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声闻四果)。何等为四?

谓须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罗汉果(四果)。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

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独觉乘(或译:缘觉乘):成辟支佛。

三乘之中,独觉乘(或译:缘觉乘)所证即是:成辟支佛。


菩萨乘

菩萨乘: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行六度(六波罗蜜),从初地至十地,圆满一切善法,证佛果位(亦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六波罗蜜(亦称:六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7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第16部《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