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头牛的复仇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7卷(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整理: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梨耆弥,家居大富,生七男儿,为其娶妻,已至于六,残第七子,当为求妇,自思惟言:吾年衰迈,唯余一儿,为之纳妇,要令殊胜。时此长者,有一亲友婆罗门,来共相见,因议语曰:今我欲为小儿求婚,未能知处,卿自昔来,游行诸国,今欲烦君,为我推觅,若见有女,端正贤智,适我子意,乃当求之。


时婆罗门,即便然可,遍行看觅,到特叉尸利国,见有五百童女,群行游戏,采取好花,用作拂饰。此婆罗门,随逐观之。转复前行,当渡少水,诸女子辈,皆脱革屣,中有一女,独而不脱,并屣入水。转复前行,续更有河,众女褰衣尔乃入水,唯此一女,独并衣入。前行林间,诸女各各上树采花,时此一女,自不上树,从他索之,得花甚多。


时婆罗门,问此女言:我有少疑,欲得相问。向者诸女,当入水时,尽脱革屣,汝独不脱,有何意故?

时女答言:汝痴何甚,所以作屣,正用护脚;陆地之事,眼有所见,荆棘瓦石,可得避之;水底隐匿,眼所不睹,傥有棘刺及诸毒虫,伤害人脚,是以不脱。

时婆罗门,复更问言:以何事故,并衣入水?

时女答言:女人之身,相有好恶,为人所见,相好则可,不好嗤笑,以是事故,而不褰之。

时婆罗门,复更问言:以何缘故,独不上树?

女便答言:若当上树,树枝傥折,危害人身,以是事故,而不上耳。


此女即是波斯匿王之弟昙摩诃羡之女也。昙摩诃羡因罪逃奔他国,便于彼土,安家纳娶,而生斯女,字毗舍离。


时婆罗门,闻女所说,知必贤能,而问女言:汝父母在不?女答:在。遂逐到门,求共相见。女入白父:外有婆罗门欲见大人。时昙摩诃羡便出见之,问讯已竟,而语之言:向者女子,是君女不?答言:是也。为有主未?答言:未也。婆罗门言:舍卫国中,有一大臣,字梨耆弥,君识之不?答言:旧识。婆罗门言:是梨耆弥,最下小儿端正聪明,欲求君女共为婚姻,可得尔不?昙摩诃羡言:彼是豪姓,可与婚姻。


时婆罗门,即作书信与梨耆弥,陈说事状。长者闻已,办具聘物车马骑乘,往特叉尸利国,为儿娶媳。时昙摩诃羡,即设宾会,以女妻之,诸事毕竟,当还舍卫。时此女母,于众人前,嘱其女言:自今已后,常著好衣,恒食美饭,日日照镜,莫令断绝。女即长跪,奉受教敕。


在母亲一番嘱咐后,客主相辞,于是别去。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7卷(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整理:


一行人返回途中,有一客舍四面垂轩,极为清凉,其先到者在下休息。儿妇后至,启白公言:此不可住,速出向外。公不违之,出向露处。左右数人,不肯出去。时有象马,身体瘙痒以身揩柱,屋即崩坏,镇杀下人。时梨耆弥,作是念言:我今脱死,由是儿妇。


继续前行,到一大涧,草茂水美,众人息驾,侧涧而住。儿妇后到,便语之言:住此不快,速出岸上。即用其言,远涧休息。须臾之顷,便有云起,震雷降雨,滂沛而下,溢涧流来。时梨耆弥,复重念曰:吾等今日,再脱于死,由此儿妇,得全身命。


返回国后,是时长者,召诸儿妇,而告之曰:吾今年高,厌众事务,家居器物,欲有付托,卿等诸人,谁能为我知藏执钥。六大儿妇,尽辞不堪。其第七者,自言能任。于时长者以诸藏钥,悉以付之。既已受命,勤谨不懈,朝朝早起洒扫堂舍,炊蒸已竟,先饭公姑及诸男女,后饭奴婢僮仆,使人各各分处赴趣作业,然后自食,以是为常。


公见忠恪不与凡同,怪前母嘱而不用之,便问之曰:汝前来时,被母教敕,好衣美食,日照明镜,其事云何,卿可说之。


儿妇长跪,具答事状:我母所约,著好衣者,体上大衣,教使爱护,恒令净洁;所敕美食,非谓甘肥,教使晚饭,饥虚得食,粗细尽美;其明镜者,非铜铁镜,教令早起勤洒扫内外,端整床席,务令净洁。我母所嘱,其事如是。


时公闻之,知有妙才,情存待遇,甚倍于前,家中众物,悉以委之,欢喜泰然,无复忧虑。


时有群雁,飞入海渚食啖粳米,食之既饱,衔穟翔来,当王宫上,失堕殿前。诸人见之,取用奉王。王见奇好,必中作药,敕使留种,莫得弃散,赋与诸臣,各令植之。时梨耆弥亦得少许,持至于家,教令种之。儿妇奉取,驱率奴仆,调和畦田,于中下种,生长滋茂,大获子实。诸人种者,消息失度,悉皆不生。


时王夫人,欻得笃疾,召问诸医治病所由。中有医言,当须海渚粳米作食,食之尔乃可瘥。王自忆念,昔得其种,付人垦植,今当推校,为有为无。即召诸臣,而问之言:前敕种稻,为成熟不,今日急须用治困病。诸臣各各自说本末,或云不生,或云鼠啖。


时梨耆弥,归家问曰:前种稻米,为获实不,欲得与王治夫人病。儿妇答言:家内丰多,若用作药,足周一国,不但济一人也。时梨耆弥,即送与王,寻用作食,以与夫人。夫人食已,病得除愈。王甚欢喜,大与赏赐。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7卷(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整理:


时特叉尸利、舍卫二国,共相嫌隙常不和顺。时特叉尸利王,欲试舍卫有贤智不,遣一使者至舍卫国,送牸马二匹,而是母子形状毛色,一类无异,能别识者实为大善。王及群臣不能分别。时梨耆弥,从宫归家。儿妇问言:有何消息?公即答言,如向所见。儿妇白言:此事易知,何足为忧,但取好草,并头而与,其是母者,推草与之,其是子者,抴搏食之。时梨耆弥寻往白王。王如其语,以草试之,果如其策,母子区别。即语使者:斯是马母彼是其驹。时使答言:审如来语,无有差错。王大欢喜,倍加爵赏。


时彼来使,还归本国,具白诸理。时特叉尸利王,便更遣使,送于二蛇,粗细长短相似如一,能别雄雌者,斯亦大善。波斯匿王,及诸群臣,无能识者。时梨耆弥,归问儿妇:此复云何?儿妇答言:以一端细氎,敷置于地,取此二蛇,用著氎上,若是雌者,静然不动,其是雄者,搔扰不宁,何以知之,女之为性爱著细滑,得软生染,不欲动摇,男子性刚,转侧不安,以此推之,可足知矣。长者闻已,即往白王。王从其计,寻时试之,果如所言了了识别。告彼使曰,是雄是雌。使寻报曰:审尔不虚。王甚庆悦,大赐财宝。


时彼国王,复送一木,长满一丈,根杪正等,无有节拇刀斧之迹,而语之曰:若能识别此木上下,亦大快善,甚不可量。王及诸臣无能识者。时梨耆弥,复问儿妇。儿妇答曰:此事易耳,但取其木,用著水中,根自沉没,头浮在上。长者闻已,复往白王。王用其语,而便试之,果如其计,沉浮各殊。语彼使言:浮者是头,沉处是根。时使答言:信如所论。王益欢喜,重与赏赐。


彼使还国,具白因缘。其王闻之,心用信伏,更遣使命,兼献珍宝,因复语曰:大王国中,实有贤达,自今以后当修义好。波斯匿王,情倍踊跃,召梨耆弥,而问之曰:顷来诸事,卿何由知?梨耆弥言:非臣所达,是臣儿妇之智辩耳。国王闻已,深加欣敬,拜其儿妇,用为王妹。


复经少时,儿妇(毗舍离)怀妊,日月已满,生三十二卵,每一卵中,出一男儿,形体颜貌,端严挺特,年遂长大,勇健无双,一人之力,敌于千夫。父母爱念,合国敬畏,后为纳娶,各已备毕,纯是国中豪贤之女。



注: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269部《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第9卷所述,人有四种生: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7卷(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整理:


时毗舍离(儿妇),信心开解,请佛及僧,于舍供养。佛为说法,合家眷属,得须陀洹,唯末小儿,未获道迹。


时此小儿,乘坐白象,欲出游戏,门外有堑,既深且广,于其堑上,有大木桥。时此少年适到桥宕。尔时复有辅相之子乘车外来,桥中相逢,各恃豪姓,不相开避。毗舍离儿,便怀瞋恚,就于象上,低身下向,捉辅相子并其车乘,掷置堑中。


辅相之子,身体伤破,百节皆痛,啼哭而归,白其父言:毗舍离儿,横见毁辱,伤我身体,苦痛若斯。其父闻之,甚用懊恼,恤其子言:彼人力壮,又是国亲,难与争胜,当思密计以报此怨。


即以七宝,合为马鞭三十二枚,用好纯刚,作刀内中,三十二人,各遗一枚,而语之言:汝等年少,体性自嬉,故作此鞭,而用相赠,幸可纳之,恒捉在手。诸人欢庆,便为受之。


是时国法,见王之时,礼不带刀。于是辅相,已见纳受而常秉执,便向国王,深谮谗之,云毗舍离三十二子,年盛力壮,一人敌千,今怀异计谋欲害王。王虽闻之,情犹未信。复更白王:事审不虚,现有证验,各作利刀,置马鞭中,以此推之,事足明矣。王即索看,果如所言。王意便信,选择力士,安在宫内,一一召唤,于里杀之,以三十二头,盛著一函,系缚封印,送与其妹。


当于是日,其毗舍离,请佛及僧,就家供养,见王送函,谓为致供,来相助办,便欲开看。世尊告曰:且住,勿解,须待食竟。食饮已讫,便命令坐,为其说法,此身无常、苦、空、无我……


时毗舍离(三十二人之母),霍然情悟,得阿那含道(声闻三果)。


世尊去后,开函视之,三十二头,悉在函内,由爱断故,不生懊恼,但作是念:痛哉悲矣,人生有死,不得长存,驱驰五道,何苦乃尔。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7卷(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整理:


三十二儿,妇家亲族,闻此事理,极怀瞋恚,咸共唱言:大王无道,枉杀善人,共合兵马,欲为报仇,军众云集,围绕王宫。时王恐怖,退向佛所。诸人闻之,即引军马,往围精舍。


尔时阿难听闻波斯匿王,杀毗舍离三十二子,妇家宗党,欲为报仇,长跪合掌,白世尊言:有何因缘,三十二儿,为王所杀。


世尊告曰:毗舍离子,三十二人,不但今日为王所杀,五百世中常为所杀,乃至于今。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此三十二人,共为亲友,偷了他人一头牛。那时国中,有一老母,无有子息,单穷困厄。时诸偷儿,牵着偷来的牛到此老母屋舍中,欲共杀牛。老母欢喜,为办薪水煮熟之具,临下刀时,牛跪乞命。诸人意盛,必欲杀之。


牛便结誓:汝今杀我,将来之世,我必杀汝,正使得道,犹不相放。立誓已竟,便为所杀。诸人烧煮,竞共啖之,老母因次,亦得饱满。


佛告阿难:尔时牛者,今波斯匿王是;尔时盗牛人者,今毗舍离三十二子是;尔时老母者,今毗舍离是(即三十二人之母)。由此果报,五百世中,常为所杀,乃至于今。彼时老母,由助喜(杀生)故,五百世中,常为作母极怀懊恼(五百世中不断经历丧子之痛)。今值我时,始获道证。


阿难合掌,重白佛言:复修何福,豪富猛健?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迦葉佛时,有一老母,信敬三宝,其家大富,合集众香,以油和之,欲往涂塔。于其中路,逢三十二人,因而劝之,我欲以油涂塔,可相助佐,当得福德,世世所生,端正多力。时三十二人,欢喜共去,涂塔已竟,各作是言:由是老母故,令我等得种福业,愿所生处,尊荣富贵,恒为我母,我等为子,常莫相离,见佛闻法,疾得道果。老母喜悦,便许可之。从是以来,五百世中,恒生尊贵。尔时老母,今毗舍离是;尔时三十二人,今三十二子是。


时诸军众,闻佛所说,恚心便息,而作是言:大王所刑,非适为之,此人自种,今受其报,由杀一牛,犹尚如是。波斯匿王,是我曹主,云何怀恶,而欲危害?即除器仗,自投王前,求哀请过。王亦释然,不问其罪。


尔时,世尊因为四众,广说诸法,善业应修,恶行应离,敷演分别四谛妙法。众会闻者,皆得道证,受持佛教,欢喜奉行。







四生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269部《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第9卷:

四生者: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


云何卵生?答:若诸有情从卵而生,谓在卵先为卵之所缠裹,后破卵方得出生。此复云何?如鹅鴈孔雀鸲鹆鹦鹉春鹦离黄命命鸟等,及一类龙一类妙翅并一类人,复有所余诸有情类从卵而生,谓在卵,先为卵之所缠裹,后破卵方出生者皆名卵生。


云何胎生?答:若诸有情从胎而生谓在胎藏先为胎藏之所缠裹,后破胎藏方得出生。此复云何?如象马驼牛驴羊鹿水牛猪等,及一类龙一类妙翅一类鬼一类人,复有所余诸有情类从胎而生,谓在胎藏先为胎藏之所缠裹,后破胎藏方出生者皆名胎生。


云何湿生?答:若诸有情展转温暖,展转润湿展转集聚,或依粪聚,或依注道,或依秽厕或依腐肉,或依陈粥或依丛草,或依稠林或依草菴,或依叶窟或依池沼,或依陂湖或依江河,或依大海润湿地等方得出生。此复云何?如蟋蟀飞蛾蚊虻蠓蚋麻生虫等,及一类龙一类妙翅并一类人,复有所余诸有情类展转温暖广说乃至或依大海润湿地等,方得生者皆名湿生。


云何化生?答:若诸有情支分具足,根不缺减,无所依托欻尔而生。此复云何?谓一切天一切地狱一切中有,及一分龙一分妙翅一分鬼一分人,复有所余诸有情类,支分具足根不缺减,无所依托欻尔生者皆名化生。



四生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272部《鞞婆沙论》第14卷:

欲界一切四生可得,色无色界唯一切化生。(欲界有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色界与无色界唯有化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