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10 min read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六十三)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
父母亲属,见之欢喜,因为立字,取名威德。
年渐长大,与诸亲友,游行观看,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照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皆共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威德比丘宿殖何福?端政殊妙为众人所敬仰?又复遭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
彼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值行往到,见彼塔上有诸萎花尘土坌上,即取萎花,拂拭使净,还用供养,发愿出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颜色奕奕,有大威德,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有威德,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尔时拂拭花者,今威德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六十四)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国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骨节粗大,肥壮大力。
父母见之,因为立字,取名大力。
年渐长大,勇健多力,无有及者。
与诸亲友游行观看,到尼拘陀树下,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归白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力比丘宿殖何福?生则大力勇健无敌?又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
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
时有一人,在此塔边,高声唱言,集唤众人,建立塔枨,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大力,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有大力,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尔时唱唤众人竖立枨者,今此大力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六十五)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国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与众超绝,有见之者,无不敬仰。
年渐长大,与诸亲友,游行观看,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敢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道,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为人所敬仰比丘宿殖何福?生便端政有见之者无不敬仰?又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
彼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而供养之。
于其后时,有少毁破。
时有童子,入其塔中,见此破处,和颜悦色,集唤众人,各共涂治,发愿出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受乐无极,常为人天所见敬仰,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为诸人所见敬仰,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尔时集唤众人涂塔地者,今此为人所敬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六十六)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容貌端政,世所希有。
然其生时,顶上自然,有摩尼宝盖,遍覆城上。
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取名宝盖。
年渐长大,与诸亲友,出城游戏,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怪未曾有,而白佛言:今此宝盖比丘宿殖何福?初生之时顶上自然有摩尼宝盖遍覆城上?又值世尊出家未久得获道果?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游行诸国,化缘周讫,迁神涅槃。
时有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
时有商主,入海采宝,安隐来归,即以摩尼宝珠,盖其塔头,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宝盖,随共而生,乃至今者,得值于我,出家获道。
佛告诸比丘:尔时商主奉上摩尼宝珠者,今此宝盖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六十八)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肉团。
时彼长者,见其如是,心怀愁恼,谓为非祥。
往诣佛所,前礼佛足,长跪白佛:我妇怀妊生一肉团。不审世尊。为是吉凶?唯愿世尊幸见告语。
佛告长者:汝莫疑怪。但好养育,满七日已,汝当自见。
时彼长者,闻是语已,喜不自胜,还诣家中,敕令赡养。
七日头到,肉团开敷,有百男儿,端政殊特,世所希有。
年渐长大,便共相将,出城观看,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
心怀喜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各得须陀洹果。
即于佛前,求索入道。
佛告童子: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时彼童子闻是语已,归辞父母,求索出家。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同生一百比丘宿殖何福?兄弟百人一时俱生?端政殊妙人所爱敬?遭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
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而供养之。
时有同邑一百人,各作音乐,赍持香花,供养彼塔。
各发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使我来世在所生处,共为兄弟。
发是愿已,各自归去。
佛告诸比丘:尔时同邑百人者,今此一百比丘是。由于彼时誓愿力故,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共同生,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复同生,出家得道。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六十九)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头上自然,有摩尼珠。
时儿父母,见其如是,因为立字,取名宝珠。
年渐长大,与诸亲友,出城游戏,至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彼宝珠故在头上。
城中人民怪其所以:云何比丘头上戴珠?
时宝珠比丘深自惭耻,还归所止白言:世尊!我此头上有此宝珠不能使去。今者乞食为人蚩笑。愿佛世尊见却此珠。
佛告比丘:汝但语珠,我今生分已尽,更不须汝。如是三说,珠自当去。
时宝珠比丘,受佛教敕,三遍向说,于是宝珠忽然不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宝珠比丘宿殖何福?于其生时头戴宝珠光踰日月?又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
时彼国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
时彼王子,入其塔中,礼拜供养,持一摩尼宝珠系着枨头,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宝珠在其顶上,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故有宝珠,在其顶上。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子,今此宝珠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七十)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男儿,端政殊妙,与众超绝。
初生之日,虚空中有大幡盖,遍覆城上。
时诸人众,因为立字,名波多迦。
年渐长大,与诸亲友,出城游戏,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住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求索入道。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将诣佛所,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波多迦比丘宿殖何福?生便端政与众超绝?又于空中有大幡盖遍覆城上?复值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教化周讫,迁神涅槃。
尔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施设大会,供养讫竟,作一长幡,悬着塔上,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有幡盖,覆荫其上,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尔时作幡者,今此波多迦比丘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造塔修塔供塔扫塔之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七十一)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善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生一女儿,端政殊妙,世所希有。
顶上自然有一宝珠,光曜城内。父母欢喜,因为立字,取名宝光。
年渐长大,好喜惠施,顶上宝珠,有来乞者,即取施与,寻复还生。
父母欢喜,将诣佛所。女见佛已,心生喜乐,求索入道。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着身,成比丘尼。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宝光比丘尼宿殖何福?生便顶上有此宝珠?值佛世尊得获道果?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化缘周讫,迁神涅槃。
有王名梵摩达多,收其舍利,起四宝塔,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入此塔中,持一宝珠,系着枨头,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有宝珠,随共俱生,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学词汇
声闻四果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0部《杂阿含经》第41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声闻四果)。
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罗汉果(四果)。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
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四谛:苦谛、集谛(或译:习谛)、尽谛(或译:灭谛)、道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42卷:
云何为四?所谓苦、集、尽、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59部《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谓知四谛:苦、习、尽、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94部《佛说四谛经》:
今为说是四谛。何等为四?一为苦、二为习、三为尽、四为道。
三明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8卷:
三明:自识宿命智明、天眼智明、漏尽智明。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63部《大智度论》第2卷:
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
问:神通、明有何等异?
答: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去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是三明,大阿罗汉、大辟支佛所得。
问:若尔者,与佛有何等异?
答:彼虽得三明,明不满足,佛悉满足,是为异。
六通(六神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9卷:
六神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
八解脱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531卷摘录:云何名八解脱?谓菩萨摩诃萨有色观诸色,名第一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诸色,名第二解脱;净胜解身作证,名第三解脱;空无边处定具足住,名第四解脱;识无边处定具足住,名第五解脱;无所有处定具足住,名第六解脱;非想非非想处定具足住,名第七解脱;灭想受定具足住,名第八解脱。是名八解脱。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14部《大般涅槃经》摘录:八解脱:一者、内有色想,外观色;二者、内无色想,外观色不净思惟;三者、净解脱;四者、空处解脱;五者、识处解脱;六者、无所有处解脱;七者、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者、灭尽定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