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护口业莫恶骂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5 min read
善护口业莫恶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五十)整理(上):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毗舍离弥猴河岸重阁讲堂。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其妇怀妊,臭不可近。
夫便问言:汝先不尔。今者何缘有此臭秽?
妇答夫言:此必是我胎中之子业行所致,是以使尔。
足满十月,生一男儿,连骸骨立,羸瘦燋悴,粪屎涂身而生。
年渐长大,贪嗜粪秽,不肯舍离。
时彼父母及诸亲属,见其如是,恶不欲见,驱令远舍,使不得近。
时诸民众,见其求索粪屎以为甘膳,因为立字,名啖婆罗鬼。
加入外道之后,时诸外道,见其如是,亦共呵责,或见鞭打。
舍之而去,诣于河岸沟坑之中。时彼河岸,复有五百饿鬼,依住其中,见啖婆罗来,身体极臭,都皆舍去。
尔时世尊,昼夜六时,观察众生,谁应可度,寻往度之。
见啖婆罗,失众伴侣,愁忧困苦,闷绝躃地,寻往坑所而为说法,使令欢喜。
时啖婆罗,见佛世尊,诸根寂定,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庄严其身,心怀欢喜,五体投地,而白佛言:世尊!世间颇有如我等类斯下之人,得出家不?
佛告啖婆罗:我法之中,无有尊卑,皆得出家。
时啖婆罗,闻佛语已,前白佛言:慈哀怜愍听在道次!
尔时世尊寻举金色右臂而告之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威仪详序。未久之间,勤修系念,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皆共敬仰。
善护口业莫恶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五十)整理(下):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啖婆罗比丘,宿造何业受斯罪报?复以何缘值佛世尊获阿罗汉果?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迦罗迦孙陀(亦译:拘留孙佛),与诸比丘,游行教化,到宝殿国。
时彼国王,闻佛来至,心怀喜悦,与诸群臣,出城奉迎,请佛僧于三月之中受其四事供养。
佛即然可。
时彼国王即为佛僧,造立房舍。请一比丘,担任寺主,管理僧事。
一日,寺主外出,有一罗汉比丘,威仪详序,入彼寺中。
檀越(施主)见其如是,请入浴室为其洗浴,复以香油,涂其身上。
时彼寺主,从外来入,见此罗汉以香油涂身,心怀嫉妒,便出恶骂:汝出家人何为如是!如似人粪涂汝身上。
作是语已,时彼罗汉(香油涂身者),心怀怜愍,踊身虚空现十八变。
时彼寺主,见是变已,深怀惭愧,向彼罗汉,忏悔罪过。
以是业缘,五百世中,身体常臭,不可附近。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尔时寺主(恶口骂罗汉者),今啖婆罗比丘是。由于彼时曾出家故,向罗汉忏悔罪咎,今得值我,出家得道。
佛说是啖婆罗缘时,大众各各自护身口意业,舍离嫉妒心,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善护口业莫恶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五十八)整理(上):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骄萨罗国,与诸比丘,欲诣勒那树下。
至一泽中,有五百水牛,复有五百放牛之人。
遥见佛僧前来,放牛人便高声叫唤:唯愿世尊莫此道行。此牛群中,有大恶牛,抵突伤人,难可得过。
尔时,佛告放牛人言:汝等今者莫大忧怖。彼水牛者,设来抵我,吾自知时。
语言之顷,恶牛卒来。
如来于五指端,化五狮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
时彼水牛甚大惶怖,四向驰走无有去处,唯佛足前有少许地宴然清凉,驰奔趣向,心意泰然,无复怖畏,长跪伏首,视佛如来,喜不自胜。
尔时世尊,知彼恶牛,心已调伏,即便为牛,而说一偈。
时彼水牛,闻佛说偈,深生惭愧,欻然悟解,知在先身人道之中所作恶业,倍生惭愧,不食水草,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忽然长大如八岁儿,便自念言:我修何福生此天上?
寻自观察,知在世间,受水牛身,蒙佛化度,得来生天。我今当还报佛之恩。
作是念已,顶戴天冠,着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来诣佛所,光明照耀,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于天宫。
时放牛人,于其晨朝,而白佛言:昨夜光明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
佛告放牛人:亦非释梵诸神王等来听法也。乃是汝等所道恶牛,以见我故,命终生天,来供养我,是其光耳。
善护口业莫恶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五十八)整理(下):
时五百放牛人,闻佛语已,各相谓言:彼恶水牛尚能见佛得生天上。况我等辈?今者是人。云何不修诸善法耶?
作是语已,各相师合,设诸肴膳,请佛及僧。
饭食已讫,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此大恶牛宿造何业生水牛中?五百放牛人宿修何福值佛世尊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名号迦葉。
于彼法中,有一三藏比丘,与五百弟子,游行他国。
尔时,大众之中有人发问,问题甚难,三藏比丘不能通达,便生嗔恚,反而恶骂:汝等今者无所晓知,状似水牛抵突人来。
以是恶骂口业因缘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尔时三藏比丘,今此恶水牛是。彼时五百弟子,今五百放牛人是。
佛说是水牛缘时,各各自护身口意业,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善护口业莫恶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九十五)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产一男儿,自忆宿命,产已唱言:生死极苦。
因为立字,名生死苦。
年渐长大,凡见人时,由故唱言:生死极苦。
然于父母师僧耆旧有德,慈心孝顺,言常含笑,终不出于粗恶言语。
与诸亲友,出城观看,渐次游行,到佛精舍。
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此比丘宿殖何福?生便能语?自忆宿命?又值如来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名号迦葉。
于彼法中,有一沙弥,奉事其师。时彼城中,作大节会。
尔时沙弥语其师言:今节会日。宜早乞食。必当多获。
师即答言:日时故早,且可坐禅。第二第三,如是白师,师犹不从。
沙弥嗔恚恶口骂言:今者何故不舍中死?
作是语已,寻即出去,入城乞食,还归所止,向师忏悔。
由是业缘,五百世中,堕地狱中,受诸苦痛,今始得脱,是故唱言:生死极苦。
佛告诸比丘:尔时骂师沙弥者,今此比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