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神通第一与智慧第一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6 min read

 

神通第一与智慧第一


释迦牟尼佛声闻弟子中:目犍连尊者被誉为神通第一,舍利弗尊者被誉为智慧第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29卷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阿耨达泉,坐金莲花座,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三明六通,神通自在;唯除一人,阿难是也(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佛般涅槃后集结法藏之际证得阿罗汉果)。


时阿耨达龙王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龙王遍观圣众已而白世尊:我今观此众中,无尊者舍利弗,惟愿世尊遣一比丘唤舍利弗来!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祇洹精舍,补纳故衣。

世尊告目犍连:汝至舍利弗所,语舍利弗: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是时尊者目犍连,如人屈伸臂顷,往至祇洹精舍舍利弗所,语舍利弗:如来有教,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舍利弗报:汝先回去,吾后当往。

目犍连报:一切圣众及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惟愿时赴勿轻时节!

舍利弗报:汝先至彼,吾后当往。


时目犍连复重语:云何!舍利弗!神通之中能胜吾乎?若不时起吾当捉臂将诣彼泉!

时舍利弗便作是念:今日方便试弄!


尔时,尊者舍利弗躬解竭支带在地,语目犍连言:设汝神通第一者,今举此带使离于地,然后捉吾臂将诣阿耨达泉。


是时,目犍连作是念:今舍利弗复轻弄我,将欲相试乎?

即时目犍连伸手取带而举,尽其神力,欲举此带,终不能移。

当举此带时,此阎浮提地大振动。(阎浮提:四大洲之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在)


尔时,舍利弗便作是念:目犍连比丘尚能使此阎浮提地动,何况此带!我今当持此带系著二天下(二大洲)。


尔时,目犍连亦复举之;系著三天下(三大洲)、四天下(四大洲),亦能举之,如举轻衣。


是时,舍利弗复作是念:目犍连比丘堪任举四天下(四大洲),而不足言。我今持此带,系著须弥山腹。


是时,目犍连复能动此须弥山及四天王宫殿,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宫殿皆悉动摇。


是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千世界。是时,目犍连亦能使动。

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亦复能动。


神通第一与智慧第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29卷整理:


是时,天地大动,唯有如来坐阿耨达泉而不移动。

是时,阿耨达龙王白世尊言:今此天地何故振动?

尔时,世尊具与龙王说此本缘。


龙王问佛:此二人神力何者最胜?

世尊告言: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

龙王白佛:世尊前记:目犍连比丘神通第一,无过是者。


世尊告言:龙王当知:有四神通。云何为四?自在三昧神力、精进三昧神力、心三昧神力、试三昧神力。若有比丘、比丘尼有此四神力者,亲近修行而不放舍者,此则神力第一。


阿耨达龙王白佛:目犍连比丘不得此四神通乎?


世尊告言:目犍连比丘亦得此四神通之力,亲近修行,初不放舍;目犍连比丘欲住寿至劫,亦复能办。然舍利弗所入三昧,目犍连比丘不知名字。


是时,尊者舍利弗复作是念:三千大千刹土,目犍连皆能移转。然我躬自亲闻,如来座者不可移动。我今可以此带系著如来座所。


是时,目犍连复以神通而举此带,然不能动。


时目犍连便生此念:莫非我神通力退乎?今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


尔时,目犍连舍此带已,即以神通至世尊所。


遥见舍利弗在如来前坐,见已,目犍连复作是念:世尊弟子神通第一,无出我者,然我不如舍利弗乎?


尔时,目犍连白佛言:世尊!我将不于神通退乎?所以然者?我先发祇洹精舍,然后舍利弗发,今舍利弗比丘先在如来前坐。


佛言:汝不于神通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通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若舍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


目犍连即时默然。


是时,阿耨达龙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今舍利弗比丘极有神力,不可思议,所入三昧,目犍连比丘而不知名字。



神通第一与智慧第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29卷整理:


尔时,世尊与阿耨达龙王说微妙之法,劝令欢喜,即于彼说戒。

清旦,将诸比丘僧,还诣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曾记:我声闻中神通第一者,目犍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


尔时,诸比丘便起轻慢想于目犍连。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犍连,受罪难计。

便告目犍连: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犍连对:如是!世尊。


是时,目犍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彼土有佛,名号奇光如来。

是时,目犍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

彼土人民,形体极大。

是时,诸比丘见目犍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观此虫,正似沙门。

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土,有世界名忍(亦译:堪忍世界、娑婆世界),有佛名释迦文如来(亦即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通第一。


尔时,彼佛告目犍连: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通,使大众见之。

目犍连对:如是!世尊。

是时,目犍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

是时,目犍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尔时便说此偈:常当念勤加,修行于佛法,降伏魔众怨,如钩调于象。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当尽苦原际,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犍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

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释迦牟尼佛):目犍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言:此目犍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以左脚登须弥山,右脚著梵天上,而说此偈。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犍连比丘有大神通,我等起于懈慢于目犍连所,惟愿世尊使目犍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


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犍连知意。

是时,目犍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神通第一与智慧第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29卷整理:


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

时,大目犍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

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牟尼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问言: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不也。世尊。

世尊问言: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唯然世尊!欲还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如是!世尊。

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言: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告目犍连: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

目犍连报:如是!世尊。


是时,目犍连复以络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已至彼佛土。


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界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通难及,所谓大目揵连比丘是也。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