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神通令日不出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3 min read
菩萨神通令日不出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9部《六度集经》之(八十二)整理(上):
昔日有两菩萨,志清行净,获四禅定,得五神通(天眼彻视、天耳洞听、飞行变化、知他心念、知宿命事)。
梵释仙圣,诸天龙鬼,靡不稽首。
两位菩萨悲念众生,不知善恶罪福果报,轮回生死受苦无量,为度众生,化成二梵志形,于山中住。
二梵志者:一名题耆罗、二名那赖。
某天夜里,题耆罗诵经疲极卧出。
那赖时亦诵经,误蹈题耆罗头上。
题耆罗即兴而言:谁蹈吾首?明早日出,破汝之头而为七分。
那赖答言:误蹈而已,用得着发如此重的誓么?
那赖深知,题耆罗所言常诚,明早日出自己的头必然破为七分。
于是便使用神通力,令日不出。
五日之间,举国幽冥。
国王臣民,惶惑不知所以,请诸道士来想办法。
道士之中,有得五神通者告国王言:山中有二梵志,两有微诤,故制日令不出耳。
国王问道:因为何事而诤?
道士具以本末为王说之。
国王更问:如何是好?
道士答言:国王可率臣民,往彼山中稽首和解,彼必慈和。
菩萨神通令日不出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9部《六度集经》之(八十二)整理(下):
于是,国王便听从道士的建议,率领群臣及诸百姓,入山叩头而言:国丰民安二尊之润,而今不和其咎在我。黎民无过,但愿赦之。
那赖告言:大王可至题耆罗所,令彼以泥涂其首,我即放日。
国王来到题耆罗处,将那赖所言告诉了题耆罗。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那赖放日。
日出之际,泥首即破为七分,而那赖则安然无恙。
国王臣民,无不欢庆。
从此以后,二梵志为国王广陈治国之道,劝持五戒,奉行十善。
王及臣民,佥然受戒。奉行十善,以为国政。自斯之后,国泰民安。
两位菩萨(化成二梵志形)见国王不知三宝(佛、法、僧),臣民邪见犹如闭目而行,故为斯变令其睹明。
佛告诸比丘:尔时那赖者,则吾身是。尔时题耆罗者,今弥勒菩萨是。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73部《无尽意菩萨经》记载:
云何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亦译:神足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0部《妙法莲华经》记载: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五戒十善
五戒
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四分律藏》第5卷:
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1116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20卷:
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弥沙塞部五分律》第17卷:
尽寿不杀生、尽寿不盗、尽寿不邪淫、尽寿不妄语、尽寿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1114部《摩诃僧祇律》第29卷:
尽寿不杀生、尽寿不盗、尽寿不邪淫、尽寿不妄语、尽寿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93卷:
菩萨于一切众生,乃至尽形,自不杀生,教他不杀,愿不杀生;自不偷盗,教人不偷盗,愿不偷盗;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愿不妄语;乃至尽形,自不饮酒,教人不饮酒,愿不饮酒。是菩萨于此五戒中,常坚持专念,不缓不缺,勤加精进。
十善
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
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