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夫妻出家皆成罗汉

  • lingshengshare
  • Nov 14, 2024
  • 6 min read

 

夫妻出家皆成罗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8部《菩萨本行经》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波罗奈国精舍中止。


时波罗奈王有一辅相,新取妻子甚为爱敬。

妻子对丈夫说道:与我一愿。

辅相答言:欲求何等?恣随汝意。

妻子报言:让我布施佛僧,手自斟酌供奉饮食,听佛说法。

夫即可之。


尔时世尊知其应度,明旦晨朝,着衣持钵,往诣其家。


时辅相夫妻二人,闻佛在外,欢喜跃踊,即出奉迎,请佛入坐,供施甘馔。

世尊食毕,辅相夫妻手执净水灌世尊手。


如来洗手漱口已讫,为说经法:赞施之德、持戒之福;更说四谛要法。


应时夫妻欢喜踊跃,即于佛前得须陀洹道。

二人长跪白佛,愿为沙门。

佛即可之。

须发自堕,法衣在身。其夫便成比丘僧,其妻即成比丘尼。


之后二人随佛到于精舍,世尊重为说法,思惟意解诸漏永尽,俱成罗汉六通清彻。


时诸比丘赞叹如来神力智慧,并复赞叹二阿罗汉甚奇甚特!身为辅相,在于尊豪,而能放舍尊荣富贵;其妻少壮弃欲舍乐,甚为难及。


佛告比丘:此阿罗汉前世之时,亦有好心。















夫妻出家皆成罗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8部《菩萨本行经》整理: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婆罗摩达王,有一国师名为比豆梨。


比豆梨为人慈仁、聪明、博达靡所不通,更以十善而用教化,王及臣民莫不咨受。


时有龙王名波留尼,龙王夫人名摩那斯。


一日,龙王去往天上帝释所(帝释:忉利天之天帝、忉利天为欲界六天之第二天)。


时龙王夫人自思惟宿命之事,见前世为人时破犯戒律,致其堕于龙中,即便不乐悲泣。


诸侍女见龙王夫人不乐悲泣,便共问之:何以不乐?

夫人答言:忆念前世本为人时破犯戒律,导致如今作龙受此毒恶丑秽之形。

夫人更问侍女:当作何方便乃能脱此龙身而生天上?

诸侍女答:以龙之形含毒炽盛,求索人身尚不可得。况生天上?


中有一女而便答言:我曾听闻,阎浮提波罗奈国王有一国师,名比豆梨,慈仁智慧,一切经典靡不通达,五戒十善而用教化,其人或知生天所行之法。


龙王回来,见夫人不乐便问:何以不乐?


夫人答言:听说阎浮提波罗奈国王有一国师,名比豆梨,慈仁智慧,一切经典靡不通达。欲得其心而食用之,欲得其血而饮用之。


龙王答言:莫得忧愁我当求索。于是便派夜叉前去。


夜叉来到王宫,取国师比豆梨,担于山间,便欲杀之。















夫妻出家皆成罗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8部《菩萨本行经》整理:


时比豆梨问夜叉言:何以杀我?


夜叉答言:龙王夫人,闻汝聪明智慧第一为人慈仁,欲得汝血与心。是以杀汝。


比豆梨言:汝之愚痴不解意趣。闻我智慧欲得我血者:乃欲得我法;欲得我心者:乃欲得我心中智慧。今可共往见之,我尽与之。


时比豆梨即为夜叉说生天之法:所谓十善业道。

夜叉闻其所说,心即开解,欢喜奉行。与比豆梨,共至龙宫。


龙王夫人见比豆梨,欢喜无量,头面作礼稽首归命,设施宝座供百味馔。


尔时比豆梨便为龙王及夫人,说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所行罪福,更说十善之法、摄身口意,可得生天。


于是龙王及夫人,乃至一切诸龙,皆奉十善、摄身口意、持八关斋。

尔时金翅鸟王欲来啖龙,尽其神力而不能近,诸龙甚自欣庆怪未曾有。


临走之时,龙王奉上摩尼珠(如意珠)等奇珍异宝。

比豆梨回去之后,即以摩尼珠(如意珠)举着幢头,至心求愿。

天雨七宝、衣被、饮食,遍阎浮提,令人丰衣足食。

王及群臣、一切人民,皆大欢喜,叹未曾有。



















夫妻出家皆成罗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8部《菩萨本行经》整理:


时天帝释及与人王、大海龙王、金翅鸟王,各舍诸欲来在山泽,持斋坐禅自守身心,各各自言:我得福多。


天王自言:我舍天上诸欲之乐,今来在此摄身口意。我得福多。

人王复言:我舍宫中诸欲之娱,来在此间守身口意。我得福多。

龙王复言:我舍七宝宫殿诸欲之乐,来此守身口意。我得福多。

金翅鸟王:今此龙王是我之食(据佛经记载:金翅鸟以龙为食),我今持斋摄身口意,无心伤害更不食之。我得福多。


于是四王各自叹说,意不决了,便相谓言:今当共往问师比豆梨。


即往比豆梨所,头面作礼,各白如是,谁得福多?

比豆梨答言:汝等各竖四幢幡:青色、白色、黄色、赤色。

即便受教竖四幢幡。

比豆梨问言:其影异乎?

四王答言:幡色各异,其影一色而无有异。


比豆梨答言:汝等四王各舍所欲,而来在此持戒自守,所得功德皆悉同等而无差特,如四色幡其影一类而无有异。


于时四王,闻其所言,各各意解,欢喜踊跃,各自供奉宝衣宝珠,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时阎浮提一切人民、龙及夜叉,尽行十善。

当是之时,世有寿终者,尽皆生天,无有堕于三恶道中者。


佛告比丘:尔时国师比豆梨,今我身是。尔时龙王波留尼,今辅相是。尔时龙王夫人摩那斯,今辅相妻子是。


昔为龙时,从我闻法欢喜入心,得脱龙身生于天上。今我得佛,从我闻法欢喜意解,即便出家思惟智慧,诸漏永尽俱得罗汉。过去世时其心亦好,至于今世其心亦好。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为佛作礼。









十善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

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声闻四果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0部《杂阿含经》第41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声闻四果)。

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罗汉果(四果)。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

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四谛

四谛:苦谛、集谛(或译:习谛)、尽谛(或译:灭谛)、道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42卷:

云何为四?所谓苦、集、尽、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59部《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谓知四谛:苦、习、尽、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94部《佛说四谛经》:

今为说是四谛。何等为四?一为苦、二为习、三为尽、四为道。



六通(六神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9卷:

六神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












金翅鸟与龙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19卷整理: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金翅鸟。云何为四?有卵生金翅鸟,有胎生金翅鸟,有湿生金翅鸟,有化生金翅鸟。有四种龙。云何为四?有卵生龙,有胎生龙,有湿生龙,有化生龙。


若卵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而彼海水,纵广二十八万里,下有四种龙宫,有卵种龙,有胎种龙,有湿种龙,有化种龙。是时,卵种金翅鸟,以大翅搏水两向,取卵种龙食之。设当向胎种龙者,金翅鸟身即当丧亡。尔时,金翅鸟搏水取龙,水犹未合,还上铁叉树上。


若胎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然彼海水,纵广二十八万里,搏水下至,值胎种龙。若值卵生龙者,亦能捉之衔出海水。若值湿生龙者,鸟身即死。


若湿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彼若得卵生龙、胎生龙、湿生龙,皆能捉之。设值化生龙者,鸟身即死。


若化生金翅鸟欲食龙时,上铁叉树上,自投于海;然彼海水,纵广二十八万里,搏水下至,值卵种龙、胎种龙、湿种龙、化种龙,皆能捉之;海水未合之顷,还上铁叉树上。


若使龙王身事佛者,是时金翅鸟不能食啖。所以然者?如来恒行四等之心,以是故鸟不能食龙。云何为四等?如来恒行慈心,恒行悲心,恒行喜心,恒行护心。如来恒有此四等心,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沮坏。以是之故,金翅之鸟不能食龙。是故,诸比丘,当行四等之心。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6部《观佛三昧海经》第1卷摘录:

有金翅鸟,此鸟业报应食诸龙。于阎浮提(南赡部洲:即我们所在),日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明日复于弗婆提(东胜身洲),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第三日复于瞿耶尼(西牛贺洲),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第四日复于郁单越(北俱卢洲),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周而复始,经八千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