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六牙白象之牙

  • lingshengshare
  • Nov 14, 2024
  • 3 min read

 

六牙白象之牙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杂宝藏经》第26卷(牙白象缘第十)与乾隆大藏经第1361部《杂譬喻经》之九综合整理(不同经文稍有出入):


昔舍卫国,有大长者,生一女子,自识宿命,初生能语。


此女生时,有大福德,即为立字,名之为贤。


渐渐长大,极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缘,出家作比丘尼。


然而虽出家却不到佛边,独自精勤修习,即得阿罗汉果。


具六通已,自知往昔宿世之事,便往佛所,向佛忏悔。


释迦牟尼佛言:我于彼时,已受忏悔。


诸比丘众疑怪问佛:此贤比丘尼何以故从出家以来不见佛?今日得见佛而忏悔。有何因缘?


佛即为说往昔因缘。







六神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1部《佛说长阿含经》第9卷:

六神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
















六牙白象之牙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杂宝藏经》第26卷(牙白象缘第十)与乾隆大藏经第1361部《杂譬喻经》之九综合整理(不同经文稍有出入):


释迦牟尼佛告众弟子:昔有六牙白象(象王)。

此白象(象王)有二夫人:大夫人名为善贤、小夫人名为贤。


时象王于林中游行,树花丰茂,欲取树花装饰二夫人身上。

于是鼻绞树而摇之。

风吹树花独落大夫人上,小夫人在下风而不得花。

于是小夫人心生嫉妒,便谓:象王独爱善贤,而不爱我。


其后见池中生一金色千叶莲花,小夫人见之取持上王。

象王得以,与大夫人,使着头上。

小夫人遂增妒忿,念欲害王。


时彼山中多有道士,于是小夫人(贤)采取美果每供养百辟支佛,更常采花供养佛塔,自誓愿言:持此功德,若生人中有豪势力,自识宿命,定拔此象王之牙。


发誓已毕,小夫人(贤)即上山头,投山而死。

寻生豪富之家作女,端正无比,自知宿命。


年既长大,与梵摩达国王为妇。

念其宿怨,委卧称病,语梵摩达国王而言:昨日梦见六牙白象,欲得其牙,若不尔者,我不能活。


梵摩达王,即募猎师,若有能得六牙白象之牙来者,当与黄金万两。

即时猎师,诈被袈裟,挟弓毒箭,往至象所。
















六牙白象之牙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杂宝藏经》第26卷(牙白象缘第十)与乾隆大藏经第1361部《杂譬喻经》之九综合整理(不同经文稍有出入):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尔时象妇(大夫人)善贤,见猎师已即语象王:彼有人来。


象王问言:着何衣服?

象妇答言:身着袈裟。

象王便言:袈裟中必当有善无有恶也。


猎师于是遂便得近,以毒箭射。


象妇语夫:汝言袈裟中有善无恶。云何如此?

象王答言:非袈裟过。乃是心中烦恼过也。


象妇善贤,即欲害彼猎师。

象王种种慰喻说法,不听令害。


由于担心山中群象杀此猎师,象王便将猎师藏于山间,遣群象令远去。


象王问猎师言:汝需何物而射于我?

猎师答言:我无所需。梵摩达王募索汝牙。故来欲取。


象王便言:可自疾取。

猎师答言:不敢自取。如是慈悲覆育于我。我若自取,手当烂堕。


象王即时,撞向大树,自拔牙出,以鼻绞捉,发愿而与:以牙布施,愿我将来,拔一切众生三毒之牙。(三毒:贪、嗔、痴)


猎师取牙,便与梵摩达国王。


尔时国王夫人,得此牙已,便生悔心,而作是言:我今云何取此六牙白象之牙?


忏悔之后,大修功德,而发誓言:愿使彼将来得成佛时,于彼法中出家学道,乃得阿罗汉果。










六牙白象之牙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22部《杂宝藏经》第26卷(牙白象缘第十)与乾隆大藏经第1361部《杂譬喻经》之九综合整理(不同经文稍有出入):


释迦牟尼佛告众弟子:汝等当知!

尔时白象(象王),则我身是。

尔时猎师,提婆达多是也。

尔时贤者(象王之小夫人),今此贤比丘尼是。

尔时善贤者(象王之大夫人),今耶输陀罗(不同经文亦说:瞿夷)是也。


众会闻之皆念:与世尊作恶因缘犹尚得度!况有道德之因缘乎?!


一切众会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愿及十方,广度一切。




注:

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六年苦行,证佛果位,号释迦牟尼佛。

耶输陀罗: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前的妻子。

瞿夷: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前的妻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