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宁弃王位也不打杀

  • lingshengshare
  • Nov 14, 2024
  • 5 min read

 

宁弃王位也不打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51部《佛说长寿王经》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见诸比丘,常好斗诤,恶声相向,乃至拳脚、刀杖相加,便说起了往昔之事,以启发告诫诸比丘。


世尊告诸比丘:昔有菩萨为大国王,名为长寿。王有太子,名为长生。

长寿国王:以政治国百姓安隐,风雨时节五谷丰熟,刀杖之恼不加吏民。

邻国之王:治行暴虐国民贫困,见彼丰饶即欲攻夺,兴兵来伐长寿国界。


长寿王召其群臣告言:邻国之王率兵来犯,但贪我国仓谷珍宝。若与其战必伤吾民!夫诤国杀民之事,吾不为也。


群臣白王:臣等晓习战法,必能胜彼,且不令我兵死伤。

王告群臣:彼国兵民,吾亦爱惜。


为避免两国刀兵相见生灵涂炭,长寿王便与太子长生,委国亡去幽隐山间。


尔时,邻国之王遂入其国,并悬赏千金,欲捉拿长寿王。























宁弃王位也不打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51部《佛说长寿王经》整理: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某日,长寿王于道边树下坐,有婆罗门从远方来。


长寿王:卿从何而来?

婆罗门:我乃远国贫鄙道士,听闻此国长寿王好喜布施周救贫穷,故远道而来,欲从乞自活。卿乃国中之人,不知如今长寿国王还布施周济贫穷不?


长寿王自念:此人远道而来,值我失国到无所得,而当空去甚可哀念。


于是长寿王垂泪而白婆罗门言:我即是长寿王也。不久之前邻国之王前来攻我,如今委国亡隐此间。听闻邻国之王悬赏我头,卿以我头前往可得重赏。


婆罗门言:遥闻大王周救一切故来乞活,不求重金,若得微利但养余命。值王失国是我福薄,今教断头不敢承命。


长寿王言:卿故远来欲有所得,遇我困乏无以相副。人生在世皆当趣死。吾今者愿以身相惠,何为辞让之也?


婆罗门言:吾不忍杀大王。大王!若有弘慈之意,必欲殒命以相惠施,但当相随而去。


于是,长寿王便假装被缚,随婆罗门去到城内。


邻国之王,见婆罗门将长寿王绑来了,便给其巨额赏金,更下令于四街道头烧杀长寿王。



















宁弃王位也不打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51部《佛说长寿王经》整理: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尔时太子长生,听闻父王为邻国之王所得,挑了一担柴火入城,见父当死,心中悲痛。


父见长生,恐其嗔恚为父报怨,乃仰天说言:夫为人子,欲为至孝,使汝父死而不恨慎,莫为汝父报怨也。若违父言,行杀他人,即令汝父死有余恨。


长生不忍见其父死,便还入山。


长寿王死后,太子长生自念:我父仁慈,然我不能忍也。不杀此邻国之王,终不苟活于世。


于是太子长生便设法一步步接近邻国之王:从为大臣家种菜,到为大臣家烹饪,得到赏识后,入宫为王烹饪美食……乃至得王信任为王效力,在王身边事奉,准备伺机下手杀王。


在一次外出入山狩猎时,王与长生,驰逐走兽,转入深山,迷失三日,饥困疲极。


王便卧睡,长生自念:机会终于来了。便拔剑欲杀王。但转念又想起其父临死嘱咐,出鞘之剑随即收回。


时王惊醒语长生:我梦见长寿王之子长生欲来杀我。我大惊怖。何以如此?

长生答言:是山中鬼神见大王在此故来恐怖大王,臣自侍卫,王但安卧。


王还得卧。

尔时,长生复拔剑欲杀之。再次思忆父言,还止。


王复惊醒语长生:我又梦见长寿王之子长生欲来杀我。我大畏。何以尔也?

长生答言:是山神所为耳,王但安卧,无所畏也。


王复还卧。

尔时,长生复拔剑欲杀之。但思惟父言复止,遂弃剑于地,无复杀王之意。












宁弃王位也不打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51部《佛说长寿王经》整理:


王复惊醒而言:我复梦见长寿王之子长生自言原赦不复杀我。


于是长生白言:我即是长寿王太子长生,欲杀大王以报父仇。


念我父临死时殷勤嘱咐,详思父教不敢违之。是故今投剑于地,以顺父言。王乃自悔,感其诚厚,返回王宫之后,便将此国还付太子长生,自己率兵归其本国。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尔时长寿王,今我身是。尔时太子长生,今阿难是。尔时邻国之王,今调达是(亦译:提婆达多)。调达与我世世有怨,我虽有善意向之,故欲害我。阿难与之本无恶意,故至相见即有和解之心。


比丘当知:古昔诸王有此常法,虽有诤国之法,犹相堪忍,不相伤害。何况汝等比丘,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舍离贪欲、瞋恚、愚痴,今复诤竞,不相和顺,各不相忍而不忏改?


尔时,世尊更说此偈:无斗无有诤,慈心愍一切,无患于一切,诸佛所叹誉。








参考佛经(不同经文稍有出入):

乾隆大藏经第139部《六度集经》第1卷

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16卷

乾隆大藏经第1314部《出曜经》第11卷















自不杀生莫教人杀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31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摘录:

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者,不自手杀为无罪耶?

佛言:阿难!教人杀生,重于自手杀(亲手杀)也。何以故?

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福;或为县官所见促逼,不自出意,虽获其罪,事意不同,轻重有差。

教人杀者,知而故犯,阴怀愚恶,趣手害生,无有慈心,欺罔三宝,伤生杌命,其罪莫大!怨对相报,世世受殃,无有断绝。

现世不安,数逢灾凶,死入地狱,出离人形,当堕畜生,为人屠截,三涂八难(三涂亦即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巨亿万劫,未有竟时。

今世现有是辈畜兽,皆由前世得为人时,暴逆无道,阴害伤生,不信致此,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罪深如是!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33部《阿难分别经》摘录:

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教人杀者。不自手杀,为无罪耶?

佛言:阿难!教人杀者,重于自手杀(亲手杀)。何以故?

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法,或为县官逼为所使,不自意出。虽获其罪,事意不同,轻重有差。

教人杀者,知而故犯,阴怀逆害,愚恶趣手,无有慈心,欺罔三宝,害生杌命,其罪莫大!怨对相报,世世受殃,展转相偿,无有断绝。

现世不安,数逢灾凶,死入地狱,出离人形,当堕畜生,为人屠截,三涂八难(三涂亦即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巨亿万劫,未有竟时,令身困苦。

今世现有是辈畜兽,皆由前世得为人时,暴逆无道,阴害伤生,不信致此,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罪深如是!



五戒

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93卷:菩萨于一切众生,乃至尽形,自不杀生,教他不杀,愿不杀生;自不偷盗,教人不偷盗,愿不偷盗;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愿不妄语;乃至尽形,自不饮酒,教人不饮酒,愿不饮酒。是菩萨于此五戒中,常坚持专念,不缓不缺,勤加精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