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月佛
- lingshengshare
- Nov 14, 2024
- 10 min read
师子月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整理: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百菩萨俱。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比丘,名为婆须蜜多。
游竹园间于树上下,或捉三铃作那罗戏,声如猿猴。
时诸长者及行路人,竞集看之。
耆阇崛山八万四千金色猕猴,共来菩萨之所。
菩萨复作种种变现,令其欢喜。
时诸大众各作是言:沙门释子,犹如戏儿幻惑众人,所行恶事无人信用,乃与鸟兽作于非法。如是恶声遍王舍城。
有一梵志,禀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今者沙门释子作诸非法,乃与鸟兽作那罗戏。
王闻此语嫌诸释子,即敕长者迦兰陀:此诸释子多聚猕猴,在卿园中为作何等?如来知不?
长者启王:婆须蜜多作变化事,令诸猕猴一切欢喜,诸天雨花持用供养,为作何等臣所不知。
尔时,国王频婆娑罗,驾乘名象,前后导从,往诣佛所。
到迦兰陀竹园,即便下象。
遥见世尊在重阁上,身紫金色方身丈六,坐七宝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放光明如紫金山,处炎火中金光围绕,普令大众同于金色。
尊者婆须蜜多,及八万四千猕猴亦作金色。
时诸猕猴见大王来,或歌或舞击鼓吹贝作种种变,中有采花奉上王者。
大王见已,与诸大众俱至佛所,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却坐一面而白佛言:
世尊!此诸猕猴宿有何福身作金色?复有何罪生畜生中?
婆须蜜多尊者宿殖何福?生长者家信家非家出家学道?
复有何罪?虽生人中诸根具足不持戒行与诸猕猴共为伴侣?
歌语之声悉如猕猴,使诸外道戏笑我等。
唯愿世尊慈哀我等!分别演说令得开解。
佛告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师子月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整理:
释迦牟尼佛言:乃往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为然灯,十号具足。
彼佛灭后,有诸比丘,于山泽中修行佛法,持戒如人护眼,因是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时空泽中有一猕猴至罗汉所。见于罗汉坐禅入定,即取罗汉坐具披作袈裟,如沙门法偏袒右肩,手擎香炉绕比丘行。
时彼比丘从禅定觉,见此猕猴有好善心,即告猕猴:法子!汝今应发无上道心。
猕猴闻说,欢喜踊跃,五体投地,敬礼比丘,起复采花,散比丘上。
尔时比丘,即为猕猴说三归依,告言:法子!汝今随学三世佛法!应当求请受三归依及以五戒。
尔时猕猴即起合掌白言:大德!忆念我今欲归依佛法僧。
比丘告言:汝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次当忏悔!既忏悔已,告猕猴言:法子!汝从今日至尽形寿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汝能受持不?
尔时猕猴白罗汉言:我愿作佛!能持五戒。
时阿罗汉告言:汝是畜生,现身障道,但当发愿,精进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猕猴发愿已竟,踊跃欢喜走上高山,缘树舞戏坠地而死。
由阿罗汉授五戒故,破畜生业,命终即生兜率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
菩萨为说无上道心,即持天花,来下供养罗汉。
罗汉见之即便微笑:天子!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
师子月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整理:
尔时猕猴天子问道:大德!我前身时,作何罪业生猕猴中?复有何福值遇大德?得免畜生生于天上?
罗汉答言:汝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此阎浮提有佛出世,名为宝慧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出现于世。
般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比丘,名莲华藏,邪命谄曲不持戒行,身坏命终堕阿鼻地狱中,满八万四千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经八万四千岁,从饿鬼出;五百身中恒为牛身;又五百身生骆驼中;又五百身生于猪中;又五百身生于狗中;又五百身生猕猴中。
缘前供养持戒比丘,结誓要复遇我,沐浴清化得生天上。
罗汉告言:尔时,持戒比丘即我身是,放逸比丘即汝身是。
尔时猕猴天子闻此语已,心惊毛竖,忏悔前罪,即还天上。
释迦牟尼佛告频婆娑罗王:彼猕猴者虽是畜生,一见罗汉,受持三归及以五戒。缘斯功德超越千劫极重恶业,得生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从是以后值佛无数,净修梵行具六波罗蜜,住首楞严三昧住不退地。于最后身次弥勒后,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号:师子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国土清净如忉利天,生彼国土诸众生等,皆行十善具戒无缺。
若有众生闻彼佛名(师子月佛),生生之处常得远离畜生之身,除无量劫生死之罪。
释迦牟尼佛告大王:欲知(未来)彼国师子月佛,今此会中婆须蜜多比丘是也。
时频婆娑罗王,闻此语已,即起合掌,遍体流汗,悲泣雨泪,悔过自责;向婆须蜜多比丘,头面着地,接足为礼,忏悔前罪。
师子月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整理:
释迦牟尼佛告大王:欲知此等八万四千金色猕猴。乃是过去拘楼秦佛时,波罗奈国与俱睒弥国,二国之中共有八万四千比丘尼,行诸非法诸犯戒事。
尔时,有一比丘尼名为善安隐,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前来告诫诸比丘尼。
时诸比丘尼闻阿罗汉比丘尼言,心怀忿恨谩骂恶言:此老猕猴从何处来?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时阿罗汉见诸恶人生不善心,即起慈悲,身升虚空作十八变。
时诸恶人见变化已,各脱金环散阿罗汉比丘尼上,各自道言:愿我生生身作金色。前所作恶今悉忏悔。唯愿慈哀怜愍我等受我供养。
时彼阿罗汉比丘尼,即从空下,受诸恶女种种供养。
时诸恶人,身坏命终,堕阿鼻狱。
从地狱出,五百身中恒为饿鬼;从饿鬼出,一千身中常为猕猴,身作金色。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大王当知!尔时八万四千犯戒比丘尼骂罗汉者,今此会中八万四千金色猕猴是也。尔时供养诸恶比丘尼者,今大王是。此诸猕猴因宿习故,持花持香供养大王。
佛告大王:身口意业不可不慎。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戒为甘露药,服者不老死,戒德可恃怙,福报常随己。
持戒得安隐,生处无患难,亦当见诸佛,受法得解脱。
破戒堕地狱,生处恒卑贱,大王当谛听,止恶修诸善。
师子月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10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整理:
尔时频婆娑罗王闻说此偈,对佛忏悔,惭愧自责,豁然意解,成阿那含。
王所将众八千人求王出家。王即听许。
释迦牟尼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
顶礼佛足,未举头顷,成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王所将余众一万六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万诸天亦俱发心。
八万四千金色猕猴,闻昔因缘惭愧自责,绕佛千匝向佛忏悔,各各亦发无上菩提心。随寿长短各自命终,命终之后当生兜率天值遇弥勒,复更增进得不退转。
尔时摩诃迦葉尊者见此事已,告诸大众:菩萨行净乃令畜生发于道心。婆须蜜多尚能如是大为佛事。况余菩萨威德无量!
时诸天子山神地神天龙八部,见诸猕猴发菩提心,当生天上得不退转,心生欢喜而白佛言:此诸猕猴几时当得成佛?
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过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劫名大光,于彼劫中当得成佛。
八万四千佛,次第出世同共一劫,皆名普金光明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
时会大众,闻佛世尊为诸猕猴授菩提记,即脱身上上妙璎珞,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异口同音赞叹世尊无量德行:如来出世!正为此等诸猕猴类。善哉世尊!猕猴闻法尚得成佛。岂况我等于未来世不成佛耶?
时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礼而退。
三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59部《诸法本无经》摘录:
何为三乘?所谓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声闻四果(最高果位为阿罗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0部《杂阿含经》第41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声闻四果)。何等为四?
谓须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罗汉果(四果)。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
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独觉乘(或译:缘觉乘):成辟支佛。
三乘之中,独觉乘(或译:缘觉乘)所证即是:成辟支佛。
菩萨乘
菩萨乘: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行六度(六波罗蜜),从初地至十地,圆满一切善法,证佛果位(亦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六波罗蜜(亦称:六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7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第16部《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十号
如来十号:亦即如来的十种称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4部《佛说十号经》:
十号包括:佛、如来、世尊、正等觉、应供、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不同经文中正等觉一词:亦译正遍知。)
释迦牟尼佛:亦称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
弥勒佛:亦称弥勒如来、弥勒世尊……
阿弥陀佛:亦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世尊……
药师琉璃光王佛:亦称药师琉璃光王如来、药师琉璃光王世尊……
然灯佛:亦称然灯如来、然灯世尊……
宝慧佛:亦称宝慧如来、宝慧世尊……
师子月佛:亦称师子月如来、师子月世尊……
拘楼秦佛:亦称拘楼秦如来、拘楼秦世尊……
普金光明王佛:亦称普金光明王如来、普金光明王世尊……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01部《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第402部《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第403部《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记载:
现在贤劫中,会有1000尊佛出世传法。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4尊佛……
贤劫第1尊佛为拘留孙佛、第2尊佛为拘那含牟尼佛、第3尊佛为迦葉佛……第5尊佛为弥勒佛……第1000尊佛为楼至佛。
贤劫之前,是庄严劫,庄严劫中也有1000尊佛出世传法。
庄严劫第1尊佛为华光佛……第998尊佛为毗婆尸佛、第999尊佛为尸弃佛、第1000尊佛为毗舍浮佛。
贤劫之后,是星宿劫,星宿劫中也有1000尊佛出世传法。
星宿劫第1尊佛为日光佛……第1000尊佛为须弥相佛。
过去七佛: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与贤劫的最初四尊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释迦牟尼佛),称为过去七佛。(详见:乾隆大藏经第855部《佛说七佛经》)
如来十号
十号:佛、如来、世尊、正等觉、应供、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4部《佛说十号经》:
云何名佛?
智慧具足三觉圆明,是故名佛。
佛告阿难:我昔经行之次,有婆罗门而来问我:何故汝之父母为汝立名呼为佛耶?佛即答言: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尘离垢,今得无上菩提,故立佛号。
云何如来?
佛告苾刍:我昔因地为菩萨时,历修众行,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今得菩提涅槃一切真实,以八圣道正见所证,名为如来。如过去正等正觉,调伏息心得至涅槃,故名如来。
云何世尊?
佛言:我于因地,自审观察所有善法,戒法心法智慧法,复观贪等不善之法,能招诸有生灭等苦,以无漏智破彼烦恼得无上觉,是故天人凡圣,世出世间咸皆尊重,故曰世尊。
云何正等觉?
佛言:如来具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以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二缘生,四谛法等如是之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令起智断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具三明六通。复于大乘作意思求历修诸地,断尽结习成无上觉,此名正等正觉。
云何应供?
佛言:昔在因位所行善法威仪戒品,十善根力修令增长,如是修习圆满至究竟位,证涅槃时断尽一切烦恼,令身口意清净无染,永害烦恼,如断多罗树头永不生芽。复次贪嗔痴等烦恼尽故,一切诸趣永不结生,超过四难生老病死苦果之法,惑苦二种而永不生,立应供号。复次令彼世间所有衣服卧具饮食汤药幢幡宝盖香花灯果及天上人间最上之物,供养于佛,获得最上富贵吉祥之福,是名应供之号。
如来十号
十号:佛、如来、世尊、正等觉、应供、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834部《佛说十号经》:
云何明行足?
佛言:明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行足者:为如来身口意业,善修满足正真清净,如有大衣钵等自在观照而无爱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修令满足,号明行足。
云何善逝?
佛言:即妙往之义,如贪嗔痴等引诸有情往彼恶趣,非名善逝;如来正智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往佛果,故名善逝。
云何世间解无上士?
佛言:世间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地狱饿鬼傍生等类。各具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及彼六识所缘境等一切诸法,名为世间。正觉正知名世间解,又彼世间所有二足四足多足无足,欲色诸天,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若凡若圣,一切有情之中,唯佛第一最上无等,名无上士。
云何调御丈夫?
佛言:佛是大丈夫而能调御善恶二类,恶者起不善三业,而作诸恶堕地狱饿鬼傍生而得恶报,善者于身口意而修众善,得人天福果,此之善恶皆由心作。佛以第一义善涅槃之法,显示调御令离垢染获得最上寂灭涅槃,是故得名调御丈夫。
云何天人师?
佛言:非与阿难一苾刍为师,所有苾刍、苾刍尼、乌波塞、乌波夷,及天上人间,沙门婆罗门,魔王外道,释梵龙天,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佛子,故名天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