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供养如来得受记

  • lingshengshare
  • Oct 15, 2024
  • 11 min read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为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其人德信贤善,慈愍众生,自利利他,施设大会种种肴膳,常恒供养百千诸外道等,望求生梵天上。

时彼满贤有一亲友,从王舍城来到满贤所,叹佛法僧所有功德,天龙鬼神,皆来供养,尊重赞叹。


满贤闻彼亲友叹佛功德,深生信敬,寻上高楼,手执香花,长跪合掌,遥请世尊:如来今者实有功德,使我所烧香气馚馥遍满王舍城;所散鲜花于佛顶上虚空变成花盖。

作是誓已,香花寻至来佛顶上变成花盖,熏香垂布遍满王舍城。


尔时阿难见斯变已,前白佛言:如此香云为从何来?


佛告阿难:南方有国,彼有长者名为满贤,遥请于佛及比丘僧。吾当往彼受其供养,汝等各自皆乘神通,往受彼请。

时诸比丘受佛敕已,乘虚往彼去祠不远。

佛以神力隐千比丘,唯单现己,执持应器,至满贤所。


尔时满贤长者闻佛来至,率五百徒众,各持百味饮食,奉迎如来。

佛告长者:设欲施者投此钵中!长者及五百徒众,所持饮食各自投佛钵中,不能使满。

千比丘僧,钵亦皆满,忽然现前,绕佛世尊。


满贤长者叹未曾有:奇哉世尊!有是神力!心即调伏,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食善根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未解脱者为作解脱;未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入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出五色光,遍照世界,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颇见满贤长者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满贤长者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菩萨行道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成佛,佛号满贤,所度众生,不可限量。


佛说是满贤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二(名称女请佛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毗舍离弥猴河岸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着衣持钵,与诸比丘入城乞食。

到师子家,时彼长者有一儿妇,名为名称,见佛威颜,种种相好,前白大家:如此之身叵可得不?

姑即答言:汝今若能修诸功德,发于无上广大心者,亦可获得所有相好。


时彼儿妇闻此语已,便从姑妐求索财物,设会请佛。

饭食已讫,持种种花,散佛顶上,在虚空中变成花盖,随佛行住。

名称见是变已,喜不自胜,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供养所作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为作涅槃。


尔时世尊观彼女人发广大心,即便微笑,出五色光,遍照世界,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见此名称女人供养我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今此名称发广大心,三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作佛,佛号宝意,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佛说是名称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三(窳惰子难陀见佛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唯有一子名为难陀,常喜睡眠,不肯行坐,然极聪慧,于寝卧中听采经论,无不博达其中义味。


时父见子聪明善解经论,作是念言:我今当请外道六师来至家中,令教我子。

外道六师来至其家,长者之子依旧睡卧不起,更谈不上为外道六师敷坐了。

时父见子如是,便用双手托起儿子面颊,强令起身,其子甚为苦恼忧愁不乐。


尔时世尊常以大悲观察众生,知其苦恼,便至其家。

于时其子,忽然惊起,为佛敷坐,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呵责懒惰过咎。

于时寻自悔责,深生信敬。


佛便授其一栴檀杖,告之而言:汝今若能于精勤中,少加用心,扣打此杖,所出音声甚可爱乐,闻此声已,能见地中所有伏藏。


时长者子,寻即取杖扣打出声,皆悉得见地中伏藏(埋在地下的各种宝藏),喜不自胜,而作是念:我今于此精勤之中,少许用心,尚能获得如是大利,况复勤加役身出力,于将来世必获无上大利益事。我今当就勤加役力入海采宝。


作是念已,即便唱令,告众人言:谁欲入海采宝,我为商主。众人竞集共作要誓,入于大海,各获珍宝,皆安隐还。

设诸肴膳,请佛及僧,供养讫已。

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此长者子,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当得作佛,佛号精进力,所度众生,不可限量。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四(五百商客入海采宝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商主率五百贾客,共入大海,船破而返。跪拜诸神以求福祐,第二第三重复入海,船坏如前。


时彼商主福德力故,竟不溺水还达本土,生大苦恼作是念言:我每曾闻,有佛世尊,得一切智,诸天世人无有及者,哀愍众生,自利利他。我今当称彼佛名号,入于大海,若安隐还,当以所得珍宝之半,奉施彼佛。


作是念已,即集商人,共入大海,称佛名号,大获珍宝,安隐返回。

达到家中,观其宝物,爱恋贪惜,不肯施佛。


将其所得宝物,尽持与妇。

自己从妇索得少钱,烧香供养如来。

佛以神力,令此香烟,垂布遍覆。

时彼商主睹斯香烟,深于佛前而自悔责:我今云何向佛世尊?吝惜此宝而不施与。今者如来实有神力!令此香烟垂布遍覆,甚为希有。我今当设肴膳饮食,请佛及僧,就舍供养。


作是念已即便长跪,请佛世尊,佛默然许。

明日时到,如来着衣持钵,与诸比丘,往到其家。

受彼供已,佛为说法,悭贪过恶,心开意解。

更取宝珠,散佛顶上,于虚空中,变成宝盖,随佛行住。

商主见是变已,即便己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使令涅槃。


发是愿已,佛即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今此商主以供养我故,不堕地狱畜生饿鬼,生天上人中常受快乐,过三阿僧祇劫,当得作佛,佛号宝盛,度脱众生,不可称量。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五(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一织师名为须摩,贫穷困苦,家无升斗,常行客织,用自存活。

又于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我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

作是念已,我今当更勤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


即便求索,得少许缕,涉道归家至一巷中,遥见世尊着衣持钵,与诸比丘入城乞食。前诣佛所,寻持此缕,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即现衣破,寻用缝衣。

时须摩见佛世尊缝补破衣,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发大誓愿:持此施綖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须摩以殷重心施我綖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佛号十綖,广度众生不可限量。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七(王家守池人花散佛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尔时波斯匿王未闻有佛,昼夜六时持诸香花奉事天神。

佛以出世得成正觉,将欲教化波斯匿王,故着衣持钵往诣王所。

时波斯匿王见佛来至,光明晃昱照曜天地,心怀欢喜,请命使坐,设诸肴膳。

供养讫竟,佛便为王种种说法,即于佛所深生信敬,舍事天神;日复三时,持诸香花,供养如来。


时送花人,奉王花已,自捉一花,欲往集市贩卖。

路上遇一外道,复遇须达长者,二人争相出价,欲买此花。


时送花人问外道言:汝买此花,为何所作?

外道答言:我用供养那罗延天,以求福祐。

次问须达长者:汝买此花,用作何等?

须达答言:用供养佛。

送花人问:云何为佛?

须达答言:前睹无穷,后睹无极,三界中尊,诸天世人皆共敬仰。


时送花人,闻是语已,心怀欢喜,作是念言:须达长者安详审谛而不卒暴,乃于今日为此一花,共偿价数乃至百千两金。今者必有大利益事。不计贵贱,必欲得之。

时送花人,即答二人:我花不卖,自欲持去,用供养佛。


须达闻已喜不自胜,寻将彼人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甚怀信敬,持所捉花,而散佛上,于虚空中变成花盖,随佛行住。


时送花人,见是变已,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散花善根功德,使我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今送花人,持此一花,散我上者,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当得成佛,佛号花盛,度脱众生,不可限量。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八(二梵志各诤胜如来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城中有二梵志:

一者、深信佛法。常说如来所有功德,三界中尊最为第一。

二者、深着邪见。言诸外道六师之徒,无与等者最为第一。


二人纷争,无有休息。波斯匿王闻此事已,即召二人,于七日后,聚集民众百千万人,卿等二人,各自烧香散花洒水,请汝师等来此会中,当共供养。


七日时至,民众聚集,王令二人,试彼神验。


深着邪见的梵志作是誓言:若我所奉外道六师有神力者,令此香花并及净水,于虚空中至我师所,令知我心,来赴此会;若无神力,使此香花及以净水,住而不去。

作是誓已,寻散香花并及净水,皆住不去,即便堕地。

时诸大众,见是事已,无有神验,各相谓言:今外道六师等,实无神力,虚受国中我等供养。


深信佛法的梵志作是誓言:如来今者实有神力,使此香气所散诸花及以净水,至如来所,亦知我心,来赴此会。

作是誓已,寻即遥散,烟云垂布,遍覆舍卫,所散诸花于虚空中,变成花盖至如来上,随佛行住,及以净水如琉璃,遥洒佛前,寻即来至。


时诸大众,睹斯变已,叹未曾有,深于佛所,生信敬心,舍不奉事诸外道等。


时彼梵志所愿既获,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香气散华洒水所有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无涅槃者使令涅槃。


发是愿已,佛即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今此梵志香花净水供养我故,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当得成佛,佛号不动,度脱众生,不可限量。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九(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有二国王,常共争斗,多所伤害。

时波斯匿王,观彼二王,常共争斗民众遭殃,往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如来无上法王。观诸众生有苦厄者,为作救护;于斗诤间,能令和解。今此二王,常共斗诤,多所伤害,久挟怨仇,不可和解。唯愿世尊和彼二王,使不斗诤。


佛即然许。

于其后日,如来着衣持钵,与诸比丘而自围绕,诣波罗奈国鹿野苑中。

时彼二王,各集兵众,便欲战击。

一则怯弱,甚大惶怖,退诣佛所,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即为王,说非常偈:高者亦随堕,常者亦有尽,生者皆有死,合会有别离。


尔时国王闻佛说偈,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即于佛前,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


彼第二王闻佛世尊度彼王已令出家,心意泰然,无复怖畏,次来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甚怀欢喜,寻请世尊。


佛即然可,还归本国,设诸肴膳,请佛及僧。


饭食已讫,即于佛前,发大誓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为作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见此槃遮耶王供养我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佛告阿难:由其供养我故,不堕恶趣,天上人中常受快乐,过三阿僧祇劫,当得成佛,佛号无胜,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供养如来得受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7部《撰集百缘经》之十(长者七日作王缘)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交战,波斯匿王军众大败。


时有长者,多财饶宝,不可称计,闻王愁恼,来白王言:奴家多有金银珍宝,恣王所用,可买象马,赏募健儿,还与战击,可得胜彼。

王即然可,受其珍宝,募索健儿,遍行诸国,以求策谋。

有一健夫,来应其募,为说兵法。

王听从其建议,即集四兵,强者置前,劣者在后。

即破彼军,获其象马,捉得阿阇世王。


尔时波斯匿王,往至佛所白世尊言:我于彼王初无怨嫉,而彼于我返生怨仇。其父先王是我亲友,不忍害命,今欲放去,还归本国。

尔时佛赞波斯匿王:善哉善哉!于亲非亲,心常平等,贤圣所赞。

波斯匿王,即放阿阇世王,令还本国。


为了感谢之前资助自己的长者,波斯匿王答应了长者的愿求:代王七日治政天下。


尔时长者请佛供养,遣使敕诸小王,皆来朝拜,归依三宝。


七日既满,甚大欢喜,即便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七日作王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出五色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佛不妄笑。今者微笑有何因缘?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今彼长者七日作王,由请我故,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当得作佛,佛号最胜,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佛说是长者作王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