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食马麦之因缘

  • lingshengshare
  • May 29, 2024
  • 4 min read

 

食马麦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52部《中本起经》(佛食马麦品第十三)与乾隆大藏经第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佛说食马麦宿缘经第九)综合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从波和离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还祇树给孤独园。


时舍卫国界中间有郡名随兰然,有婆罗门名阿耆达(亦译:阿只达)。聪慧巨富,往须达长者家商讨事宜,结束之后,询问须达长者:今此国内颇有神人不?


须达告言:子未闻乎?释种王子,出家为道,道成号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神通明达。每说法言,精义入神。诸天龙神,莫不奉承。


阿耆达闻佛圣德,心生欢喜,即问:佛今所在可得见不?

答言:近在祇洹(祇树给孤独园)。

次日,阿耆达往诣祇洹,入门见佛,威神光明。

敬心内发,前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为说法,欢喜踊跃。请佛及比丘僧,垂化照临,供养三月。

佛知往古因缘,默然受请。


阿耆达得佛许可,辞退还国,回家准备供养饮食,极世珍美。


时世尊与五百比丘僧,往诣随兰然。


尔时阿耆达,被天魔迷惑,耽荒女色欲乐,告敕门卫言:三月之内,若有客来不得通传,不问尊卑,统统拒之门外。


时如来到门,亦不通传,便止舍边树下。


佛告比丘僧言:此郡既饥,人不好道,今者各自乞食。


尊者舍利弗与尊者目犍连受敕,飞升忉利天上,受天供养,乃食天味。


众僧乞食,三日空还。



尊者舍利弗(十大声闻弟子之智慧第一)

尊者目犍连(十大声闻弟子之神通第一)







食马麦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52部《中本起经》(佛食马麦品第十三)与乾隆大藏经第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佛说食马麦宿缘经第九)综合整理:


尔时有养马师,分出马麦供给佛僧。


阿难得已,以钵受之,心大悲怆:何忍持此粗食供养如来?

即持马麦到一老母家中,称颂佛名叹佛功德,请老母代为煮之。

老母答言:如今正忙,没空帮煮。

邻居家中时有一女,闻佛功德即生敬心,便从屋内冲了出来帮忙煮熟。


虽然马麦是煮熟了,但看起来还是难以下咽的样子。

佛知阿难心结,便将钵中所余给阿难吃。

佛问阿难:汝今食此马麦而得何味?

阿难白佛:世尊!今此马麦甚为希有!我虽生于王宫,未曾得此上味,非世所有,百味具足。(阿难出家之前亦是王子)

阿难于是意解,赞叹如来妙德,不可思议。


佛食已讫。阿难行水浇手摄钵而白佛言:世尊!今请老母煮食不肯,傍有一女不请自作。


佛告阿难:不肯作者,本当得者则不能得:若其煮食,本当可作转轮圣王第一夫人。不请而自作者,此福无量,即便之后不作余福,此德广大乃至解脱。






















食马麦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52部《中本起经》(佛食马麦品第十三)与乾隆大藏经第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佛说食马麦宿缘经第九)综合整理:


三月很快将过,世尊欲前往拔耆国,便让阿难先前往阿耆达(亦译:阿只达)家。


阿耆达见阿难来,意犹未悟,即问阿难:如来今为所在?


阿难答言:世尊在此,尔来三月,前受卿请,尊无二言。如今时竟,告别当去。


时阿耆达,闻佛垂化,乃无供养,悲怖交至。即驰诣佛,头面作礼,而自陈言:愚痴罪覆违失言信!愿佛慈悲恕原其重!


佛告阿耆达:明汝至心。

阿耆达欢喜前白佛言:愿留七日得叙供养。

佛以岁至,即便可之。


七日乃过,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目犍连,从天来下,当诣拔耆国。


阿耆达取供养余具,遍散道中,欲令佛蹈上而过。

佛告阿耆达:饭具米粮,是应食啖,不宜足蹈。

佛受其施,便为咒愿,而作颂偈。


阿耆达心悦结解,逮得法眼净。


国人大小,皆发道心,前礼佛足,欢喜而退。


















食马麦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52部《中本起经》(佛食马麦品第十三)与乾隆大藏经第729部《佛说兴起行经》(佛说食马麦宿缘经第九)综合整理:


于时阿难承佛威神,知诸比丘心中大疑,因宜白佛:如来神妙,三达广照。知众生念因缘所趣。不审何故三月食麦?愿佛开化散解众疑。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时有大国,时世有王字频头王(亦译:盘头王)。有太子名维卫,出家学道,道成号佛,亦名维卫(亦译:毗婆尸佛)。尔时,频头王供养维卫佛(毗婆尸佛)及比丘僧。

时有婆罗门(梵志)与五百弟子入城,见此便问:是何节日?

众人答言:频头王子得道号佛,今日当来。王及臣民,欲供养故。

食时已至,维卫佛(毗婆尸佛)与诸比丘,持钵入城。时有比丘,名为弥勒,时病不行。佛及大众食已各还,还时皆为诸病比丘请食带回。


路过梵志山时,婆罗门(梵志)见食香美,便兴妒嫉意言:世人甚迷!捐弃甘馔食此人为?此髡头沙门应食马麦,不应食此甘美之供。

五百弟子同声附和,中有二人而谏师言:师言非也!此人德尊,应食天味。(根据大正新修大藏经No.1448《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记载:为二人谏言)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尔时婆罗门(梵志)今吾身是。尔时五百弟子,今汝等是;其中谏师言二人者,今舍利弗与目犍连是。尔时病比丘弥勒者,今弥勒菩萨是。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我于尔时兴妒嫉意,称其髡头沙门应食马麦;卿等亦云如是。以是因缘,今虽成佛,我及卿等,于此乃食马麦九十日。尔时二人谏言应食天味者,即今舍利弗与目犍连二人,三月之间,受天供养,乃食天味。

吾种此栽,由斯业力,今受斯报,于今始毕,所偿已对,于此了矣。

汝等比丘,宜修明行,慎无放恣,可从得道。

因缘不朽,善恶随人,当善护念,莫犯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更多参考佛经

乾隆大藏经第1110部《十诵律》第14卷与第26卷

乾隆大藏经第0921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乾隆大藏经第0020部《大宝积经》第28卷与第108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