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行善持戒得生天

  • lingshengshare
  • May 2, 2024
  • 3 min read

 

行善持戒得生天


根据大正新修大藏经No.208《众经撰杂譬喻》之(四十三)整理:


欲界六天从下往上依次为:

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欲界六天之上,为色界诸天。色界诸天从下往上依次为:色界初禅天、色界二禅天、色界三禅天、色界四禅天。


昔日,忉利天之帝释与一梵天(色界初禅天)来往密切,而为善友。


时彼梵天从上来下至忉利天,见帝释愁忧不乐,便问帝释:何以不乐?


帝释答言:卿见我天上人越来越少不?人间无复作善者,皆入恶道中,无复生天上者;天人下生人间,转复不还,我故愁耳!


梵天语道:当作方便,共下阎浮提(即南阎浮提:四大洲之一)教授天下使为善。


于是,帝释化作狮子,在城门中喊道:我欲啖人。国人见之,无不惶怖。

梵天化作婆罗门,在一边道:此狮子恶,与罪人应死者三十人,自当去也!

国王便出狱囚应死者三十人与狮子。


狮子得人驱着前去到深山中,未啖之顷,化天语诸人:卿等能持五戒、念十善道,身口意相应者,此狮子便不啖人。

诸人皆言:我等当死,此何足言,能持耳。

便从化人受戒,狮子便不啖人,告言:今放汝等归去,若不持佛五戒者,还当啖汝。


尔时,三十人回国,国人见之皆惊,问道:卿哪得还耶?

答言:有一人教我等受佛五戒,狮子便不复啖,故得归来!


尔时狮子又来城门中住,国人皆大惶怖,都从这三十人受五戒。

狮子便去他国,如是周遍诸国,皆使为善,死后生天,享天福报。


佛告阿难:尔时帝释(化狮子者)我身是也;尔时梵天(化作婆罗门者),今迦葉是也。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710部《本事经》记载: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三事,天胜于人。云何为三?

一者长寿、二者端严、三者快乐,如是三事,天胜于人,百千万倍,不可称计。



五戒十善


五戒


乾隆大藏经第1112部《四分律藏》第5卷:

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1116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20卷:

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1117部《弥沙塞部五分律》第17卷:

尽寿不杀生、尽寿不盗、尽寿不邪淫、尽寿不妄语、尽寿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1114部《摩诃僧祇律》第29卷:

尽寿不杀生、尽寿不盗、尽寿不邪淫、尽寿不妄语、尽寿不饮酒。


乾隆大藏经第20部《大宝积经》第93卷:

菩萨于一切众生,乃至尽形,自不杀生,教他不杀,愿不杀生;自不偷盗,教人不偷盗,愿不偷盗;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愿不邪淫;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愿不妄语;乃至尽形,自不饮酒,教人不饮酒,愿不饮酒。是菩萨于此五戒中,常坚持专念,不缓不缺,勤加精进。




十善


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