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 lingshengshare
  • May 2, 2024
  • 8 min read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众所周知,悉达太子(亦译: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苦行六年,终成佛果,号释迦牟尼如来。悉达太子,其父亲为净饭王,其母亲为摩耶夫人。佛经记载了:佛母摩耶夫人得生如来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3卷整理:


尔时,乾闼婆摩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修何功德,以何因缘得生如来?


佛言: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言:乃往过去久远不可计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十号具足),出现于世,乃至正法、像法灭已。尔时有国号波罗奈,去城不远有山,名圣所游居,以有百千辟支佛住此中故,无量五通神仙亦住其中,以多仙圣止住其中故,号圣游居山。


其山有一仙人住在南窟,复有一仙住在北窟。二山中间有一泉水,其泉水边有一平石。尔时,南窟仙人在此石上,洗衣洗足已便还所止。


去后未久,有一雌鹿来饮泉水,次第到洗衣处,即饮是石上洗衣水;饮此洗衣水已,回头反顾自舐小便之处。尔时,雌鹿寻便怀妊,月满产生。鹿产生法,要还向本得胎处,即还水边,住本石上,悲鸣宛转,产生一女。


尔时南窟仙人闻是鹿悲鸣大唤,心生怜愍即出往看,见此雌鹿产生一女。尔时,鹿母宛转舐之,见仙人往,便舍而去。


尔时,仙人见此女儿,形相端正,人相具足。见是事已,心生怜愍,即以草衣裹拭将还,采众妙果随时将养,渐渐长大至年十四。其父爱念,常使宿火令不断绝。忽于一日,心不谨慎,便使火灭。其父苦责数已,语其女言:我长身已来,未曾使此火灭。而汝今日云何令灭?北窟有火,汝可往取。


尔时,鹿女即随父教往诣北窟,步步举足皆生莲花,随其踪迹往至北窟,从彼仙人乞求少火。

尔时,仙人见此女人福德,如是足下而生莲花,报言:欲得火者,汝当右绕我窟满足七匝。

鹿女随教,随其举足,皆生莲花,绕七匝已,得火而去。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3卷整理:


不久,波罗奈王将诸大臣百千万众,前后围绕千乘万骑,入山游玩,往到北窟仙人所,见其莲花绕窟行列。


顿时心大欢喜叹言:善哉!善哉!大德神仙!大仙导师!福德巍巍,其事如是!

尔时仙人即白王言:大王当知,此莲花者,非我所能。

王言:非大师者,是谁所为?

报言:大王,是南窟仙人生育一女,姿容端正,人相具足,世间难有。其女行时,随其足下皆生莲花。


王闻是语,心生欢喜,即往南窟,见彼仙人头面礼足。

尔时仙人即出问讯:大王,远涉途路,得无疲极?

尔时大王报仙人言:闻君有女,欲求婚姻。

尔时仙人报大王言:贫身有此一女,稚小无知,未有所识,少小已来住此深山,未闲人事,服草食果。王今云何乃欲顾录?又此女者,畜生所生。即以身世向王具说。


王言:虽尔无苦。问其父言:鹿女者今在何许?

报言:大王,在此草窟。

大王即入窟中,见其鹿女心生欢喜,即以沐浴香汤、名衣上服百宝璎珞,庄严其身,百千导从,还归本国。


尔时,鹿女从生已来,未曾见如此大众,心惊怖惧。


尔时,其父上高山顶,遥看其女目不暂舍,而作是念:我今遥观我女,远去不现,当还本处,悲号懊恼,流泪满目。我生育此女,未有所知与我远别。复作是念:我今住此不应余转。何以故?若我女反顾后望不见我者,令女忧苦。


伫立良久,女去不现,竟不回顾。尔时,其父心生恚恨,而作是言:畜生所生,故不妄也。我小长养,今得成人,为王所念而反孤弃。


即入窟中,诵持咒术而咒其女:王若遇汝薄者皎然不论,若王以礼待接汝者,当令退没,不果所愿。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3卷整理:


尔时,波罗奈王到宫殿已,拜此女为第一夫人,名为鹿母。诸小国王、百官群臣皆来朝贺。


王见此已,心生欢喜,未久数日便觉有娠。

王自供养夫人,床卧饮食皆令细软,至满十月,望其生男绍系国位。

月满产生生一莲花,仙人咒力令王嗔恚而作是言:畜生所生,故不妄也!

王即退夫人职,所生莲花使人遗弃。


其后数日,波罗奈王将诸群臣,入后园中游戏观看,中有一大力士,踉跄跌倒,震动莲花池。池边有大璠瑚,于璠瑚下有一莲花迸堕水中,其花红赤有妙光明。


王见此花,心生欢喜,派人入池取之。其花具足有五百叶,于一叶下有一童男,面首端正,形状妙好。


尔时,使者即前白王:此莲花者,未曾有也!具五百叶,于一叶下有一童男。


王闻此语,心惊毛竖,慨叹所以,问使者言:审实尔耶?此非是我鹿母夫人所生花耶?

即问青衣:鹿母夫人所生花者,遗弃何处?

答言:大王,埋此池边大璠瑚下。


王审其事知是鹿母夫人所生。即自入宫向鹿母夫人,自责悔过而作是言:我实愚痴无智,不识贤良,横生恶贱,违逆夫人。忏谢讫已还复本位。


王大欢喜召诸群臣、诸小国王并诸婆罗门相师。一切集会,抱五百太子,使诸相师占相吉凶。


相师占卦:道德所归,国蒙其福。若在家者,四海颙颙鬼神保之;若出家者,必断生死超度欲流越生死海,获得道果。


王闻是语,遂增欢喜,即遍宣令国土,选取五百乳母。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3卷整理:


尔时,鹿母夫人白大王言:王莫耗扰国土,召诸乳母。王宫中自有五百夫人。诸夫人者,妒我生男。王今可以一太子与一夫人,令其乳哺。


王报夫人:五百夫人常怀嫉妒恼害鹿母。夫人今者,云何于怨嫌中放舍?此事甚难及也!又复能开天地之恩,以其太子与诸夫人。


五百夫人心大欢喜:鹿母夫人,施我安隐快乐,云何复能以太子与我!欢喜无量。


尔时无量百千大众,闻是事已,心生欢喜,皆发道心。


尔时大王报夫人言:未曾有也!吾不及汝。

夫人言:贪恚所生,皆由嫉妒。谏恶以忍,谏怒以顺。我从生已来,未曾与物共诤。诸夫人者,自生恼害。譬如有人夜行见杌,便起贼想,或起恶鬼之想,寻时惊怖四散驰走,或投高岩,或覆水火,荆棘丛林伤坏身体,因妄想故祸害如是。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自生自死,如蚕处茧,如蛾赴灯,无驱驰者,一切众恶从妄想起。诸夫人者亦复如是,我今不应与彼起诸诤讼。


五百夫人即前礼鹿母夫人,自谢悔过,奉事鹿母,如蒙贤圣,如母姐妹,所养太子如所生不异。


时五百太子年渐长大,一一太子力敌一千。邻国反叛不宾属者自往伐之,不起四兵,国土安隐,天神欢喜,风雨以时,人民丰壤炽盛。


时五百太子乘大名象,林野观看,游戏自恣,快乐难量,父母爱念如护眼目。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3卷整理:


尔时,五百太子年渐长大,于后一时集一处,坐莲花池边,见其形容,水底影现。时诸太子共相谓言: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如水中形,体无真实。我等今者亦复如是,虽复豪尊,处在深宫五欲自恣,壮年美色不可久保,物成有败人生有死,少壮不久会当有老,饭食不节会得有病,百年寿命会当有死。


诸太子即愁忧不乐,不能饮食,即还宫殿,白父母言:世界皆苦,无可乐者。父母今者,听我等出家。

王报太子:生老病死一切共有,汝何以独愁?

白父王言:不能复以死受生,劳我精神周遍五道。

王不忍拒,即便听许。母报子言:汝出家者,莫舍我远去,可于后园,其中清净,林木茂盛,四事供养不令乏少。


时诸太子即便出家,受其母请住后园中。

一一太子皆得辟支佛道,如是次第四百九十九太子皆得道果,往诣宫中至父母前,报言父母:出家利益今已获得。

时诸比丘身升虚空,为其父母作种种神变已,即般泥洹(般涅槃)。

时鹿母夫人收取身骨,于后园中即起四百九十九塔供养。

最小太子过九十日已,亦得辟支佛道,亦为父母现大神变,现神变已,即般泥洹(般涅槃)。尔时其母收其身骨起塔供养。


尔时,鹿母夫人烧众名香,日日入后园中,供养是五百辟支佛塔,于其塔前愁忧不乐,而作是言:我虽生是五百太子,虽复出家,而无一人能发菩提之心。即立誓愿:我供养是五百辟支佛,并起五百塔供养舍利功德,悉以回向普及一切众生,令我来世不用多生诸子而不能发菩提心,但生一子能发菩提心,现世出家得一切智。


佛告阿难:尔时鹿母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缘其供养五百辟支佛及修无量善业,是故今者得生如来身。


佛说此法时,有无量百千人天,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有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佛母得生如来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第3卷整理: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过去世时,造何业行,生畜生中,为鹿女也?


佛告阿难: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摩耶夫人宿世行业因缘。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十号具足),在世教化。灭度之后于像法中,尔时有国,号波罗奈,其国有一婆罗门,唯生一女。其父命终,婆罗门妇养育此女,年转长大。其家唯有一果园,其母以女守园自往求食;既自食已,后为其女而送食分,日日如是。


其母一日而便稽迟,过时不与。其女饥渴所逼,而便恚心言:我母今日何因缘故,不与我食,不来见看?乃至烦惋再三,寻复恚言:我母今者不如畜生!我见畜兽野鹿,子饥渴时,心不舍离。


如是未久,母持食至。正欲饮食,有一辟支佛沙门,从南方来飞空北过。

尔时,其女见此比丘,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头面作礼,即便请之,为敷净座取好妙花,减其食分奉施比丘。比丘食已,为说妙法示教利喜。

尔时,其女即发愿言:愿我来世,遭遇贤圣,礼事供养。使我面首端正,尊荣豪贵,若经行时,莲花承足。


佛告阿难:尔时女者,鹿母夫人是。以其一食、净花覆上施辟支佛,五百世中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莲花承足。愿力因缘,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


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佛说是已,有千优婆塞、优婆夷,慎护口过,即得初果;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无量人天有发辟支佛心、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