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妄语累世受报
- lingshengshare
- Apr 6, 2024
- 4 min read
一时妄语累世受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4卷(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二十)整理: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陀精舍,与诸比丘大众说法。
国内有一长者,财富无量,金银七宝,仓库盈溢,无有男儿,唯有五女。其妇怀妊,长者命终。
按照当时国法,若其命终,家无男儿,所有财物,悉应入官。王派大臣官吏前来收财。
其女心念:我母怀妊,未知男女,若续是女,财应属官,若其是男,应为财主。
念已往白王言:我父命终,以无男故,财应入王,然今我母怀妊待产,若还是女,入财不迟,若或是男,应为财主。
时波斯匿王,任法平整,即可所白,听如其言。
其母不久,月满生儿,其身浑沌,无有耳目,有口无舌,又无手足,然有男根,即为作字,名为镘慈毗梨。
尔时诸女,具以是事,往问于王。
王闻是已,思惟其义,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而为财主,乃以男故,得为财主,儿有男根,应得父财,即告诸女,财属汝弟,吾不取也。
时有长者闻此事已,怪其如是,即与诸女,往至佛所而白佛言:世尊!彼长者子,以何因缘,无有眼耳舌及手足,而生富家,为此财主。
佛告长者:善哉乃问!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一时妄语累世受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4卷(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二十)整理:
释迦牟尼佛缓缓说道:乃往过去,有二长者乃为兄弟,兄名檀若世质,弟名尸罗世质。
其兄忠信诚实,常好布施,拯救贫乏,举国称赞。王命此人,为国平事,若遇纷争,而为裁判。
按当时的国法,民间借贷,双方也都会来此声明一下,其兄檀若世质(平事裁判之人),即为见证,若后诤讼,由其决断。
尔时,有一贾客将欲入海,从其弟尸罗世质处,举债借钱。
其弟尸罗世质有一年幼儿子,一起来到兄所白言:此贾客从我举债借钱,入海回来后还钱,兄为作证,我若离世,令我子得。
其兄檀若世质(平事裁判之人)即言:如是!此事可尔。
其弟尸罗世质,不久命终。
尔时贾客入海,船坏空归,见长者(其弟)之幼子,即便自念:今者空归如何还债?待有钱了再还。
随后复入大海获珍宝,心自念言:彼长者(其弟)幼子,之前虽然见过我,但并没有向我讨债,或许是其人幼稚或不记得了。今当试之。
贾客即严好马,众宝服饰,宝衣乘马入市。
长者(其弟)幼子见其人有钱了,即便遣人语言:之前所借,今当还钱。
贾客答言:可尔。
一时妄语累世受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4卷(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二十)整理:
贾客回家转念一想:所借钱财再加利息,无由可毕,如何是好?
思量再三心生一计,打算行贿其兄檀若世质(平事裁判之人)。
即持宝珠,往见平事之妇,白言:夫人,我本从尸罗世质借钱,其子今来讨债,这有一珠,价值十万,可嘱平事莫为裁判。
其妇答言:长者诚信,必不肯尔。但当试语,即受其珠。
平事暮归,其妇即将此事与丈夫说了一遍。
长者(其兄檀若世质)答言:不可!不可!以我忠信不妄语故,故王立我为国平事。
时贾客来,长者当即归还其珠。
尔时,贾客更上一珠,价值二十万,复白其妇:愿使嘱及,此既小事,但作一言,得三十万(两颗宝珠)。
尔时女人,贪爱宝珠,即为受之,暮更白夫:昨日所白,事亦可通,愿必在意。
长者答言:绝无此理,我以诚信,得为平事,若一妄语,现世当为世所不信,后世当受无量劫苦。
尔时长者(其兄檀若世质),有一男儿,犹未能行。
其妇哭泣:我今与汝,共为夫妻,若有死事,犹望不违,嘱此小事,直作一言,当不相从,我用活为?若不见随,我先杀儿,然后自杀。
长者闻此譬如人噎,既不得咽亦不得吐,自念:我唯有此一子,若其当死,财无所付;若从是语,今则不为人所信用,将来当受无量苦恼。迫蹙不已,即便可之。
其妇欢喜,语贾客言:长者(其兄檀若世质)已经答应。
一时妄语累世受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4卷(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二十)整理:
尔时,贾客闻之,欣悦还家,严一大象,众宝庄校,著大宝衣,乘象入市。
长者(其弟)之子见已,心喜念言:是人必富,服乘乃尔,我得财矣。即往语言:先所借钱,今可偿还。
贾客惊诈:我怎么都不记得,何时欠钱?
长者(其弟)之子而言:若干月前,我父及我,手付汝钱,平事裁判之人为我见证,何缘言不?
贾客便道:如今我不记得,若是确有此事,定当偿还。
于是,两人共至平事所在。
长者(其弟)之子而言:此人往日,亲从我父借若干钱,伯为见证,我时亦见,有此事不?
长者(其兄)答言:不知。
其侄惊呀:伯父尔时岂不见闻,而作是语此事可尔?
长者(其兄)答言:不尔。
其侄即恚:以伯忠信,王令平事,国人信用,我亲弟子,非法犹尔,况于外人,枉者岂少,此之虚实,后世自知。
释迦牟尼佛告诉众人:尔时平事长者(其兄檀若世质),今镘慈毗梨(无有耳目手足者)是。由于尔时一妄语故,堕大地狱多受苦毒,从地狱出,五百世中,常受身如此;由于尔时好布施故,常生豪富家得为财主。善恶之报,虽久不败,是故汝等,当勤精进,摄身口意,莫妄造恶。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顶戴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