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降伏外道六师
- lingshengshare
- Dec 12, 2024
- 17 min read
如来降伏外道六师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竹园之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洴沙王(亦译:瓶沙王、频婆娑罗王)已得初果(声闻四果之初果:须陀洹果),信敬之心倍复隆厚,常设上妙四事所须,供养佛僧。
尔时国中有外道六师,邪见倒说,诳惑民众。
时王有弟,敬奉六师,信惑邪倒。洴沙王,殷勤方便,晓令奉佛。
弟执邪理,不从王教,而白王兄:我自有师!不能复往奉事瞿昙。
然王有教理无有违,当设大会不限来众。若其自至,我当与食。
许王之后办设供具,饶敷床座,事讫设会。
遣人往唤,六师之徒,寻皆来集,坐于上位。怪佛及僧不自来至。
即往白王,王前数数,敕请瞿昙,今为设会,日时欲至,如何不来?
王告弟言:汝虽不能躬自往请,可遣一人白于时到。
王弟受教遣人白,时佛与大众,来至会所。
见诸六师先坐上座,佛与众僧,次第而坐。
佛以神足,令此六师合其徒类,忽在下行。
六师情耻,各起移坐,坐定自见,还在其下。
如是再三,移坐就上,犹自见身,乃在下末,更无力能,俯仰而坐。
檀越行水,至上座前,佛语施主:先与汝师。
持水往师前即举罂,罂口自闭,其水不下。
还往佛前,从佛作次,尔乃水出,咸得洗手。
洗手既竟,次当咒愿,檀越捉食,在上座前。
佛语檀越:本不为我,往汝师前,自令咒愿。
受教寻往,至六师所。六师口噤,不得出言。但各举手,遥指于佛。
佛便咒愿,梵音声畅。
咒愿既竟,次当行食,欲随上座,作次付之。佛又告言:先与汝师。
即便持食,从六师付。食皆忽上,住虚空中,各当其上,取不可得。
行食与佛并僧遍讫,食乃还下,各在其前。
佛与众僧,一切食讫,澡漱还坐,次当说法。
佛语檀越:令汝师说。寻请六师,六师复噤。但各同时,举手指佛。
于是如来,广为众会,出柔软音,畅演法性,分别义理,应适众情。
闻佛说法,咸得开解。
洴沙王弟,得法眼净;其余众人,或得初果、至第三果,出家尽漏;发无上心;住不退地;随心所慕,悉得其愿。各乃识真,信敬三宝;薄贱六师,舍不承供。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王舍城(洴沙王)
于是六师,甚怀恼恚,各至闲静,求学奇术。
天魔波旬,即下化作六师之形,飞行空中,百种现变。
外道六师,各共议言:我们六个技能不如沙门。如今此来众师,神通显变足以降伏沙门。当诣国王,求决胜负。
作议已定,即诣王所,欲与沙门斗法,决定胜负。
王笑之言:汝等何痴!佛德弘大!神足无碍!欲以萤火与日光相争?
六师坚持,更言:却后七日,斗法定胜负。
六师去后,王即严驾,往至佛所,以事白佛。
佛告洴沙王言:我自知时。
时洴沙王,即敕臣吏,平治博处,安施床座,竖诸幢幡,庄严挍珞,极令丽妙。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毗舍离(诸律昌辈)
七日已到,于时如来及与众僧,从王舍城,往毗舍离。
毗舍离中,诸律昌辈,与诸人民,皆来奉迎。
六师之徒于是唱言:沙门瞿昙,不敢与我等斗法,靡然逃去往毗舍离。
诸六师辈,贡高转盛,跟随相追,到毗舍离。
时洴沙王,办设供具,满五百乘车,与群臣大众,各办粮食,悉随佛往,前后络绎,集毗舍离。
六师复往白诸律昌:让我等与此瞿昙,斗法以定胜负。
时诸律昌复往白佛:六师群迷自谓有道,求与如来共捔神力。唯愿世尊!垂神降伏。
佛又告言:佛自知时。
诸律昌辈,合率臣民,严治设办,如洴沙王,悉皆企慕,望在明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拘睒弥国(优填王)
尔时,佛与众僧,至拘睒弥国。
拘睒弥国王,名为优填,与诸群臣,亦来奉迎。
毗舍离人明晨问佛,云佛已往拘睒弥国。
六师闻是,高心遂盛,合徒聚众,追来拘睒弥国。
诸律昌辈,办致供具,五百车载,用以供养,与国人众,并洴沙王,集拘睒弥,观佛与六师共捔神力,前后满道,络绎而至。
六师既到,见优填王说如上之辞:沙门只会逃避,不敢与我等斗法,愿王下令,让我等与之斗法定胜负。
优填与佛说六师辞,更白佛言:世尊!宁可与捔之不?
佛复告言:我自知时。
优填王,望佛在其国试,严治设办,如洴沙王,皆到当会。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越只国(屯真陀罗王)
尔时,佛复舍去,与比丘僧,至越只国。
越只国王,屯真陀罗,与诸人民,来迎世尊。
拘睒弥人明日乃问,云佛已去向於越只。
六师徒众,寻逐其后。
时优填王,与众并洴沙等诸国人民,悉共往诣,集越只国。
六师见王,广自陈说:当令瞿昙与我共试。
屯真陀罗复往白佛。
佛犹答言:佛自知时!
王亦严办,会日垂至。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特叉尸利国(因陀婆弥王)
尔时,佛与众僧,即向特叉尸利。
此国中王,名因陀婆弥,与诸臣民,亦来奉迎。
屯真陀罗,与众人洴沙王等诸王臣民,亦皆逐佛,向特叉尸利。
六师已到,白因陀婆弥,高谈大语:听与瞿昙捔试神力。
因陀婆弥复往白佛。
佛故答言:我自知时!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婆罗奈国(梵摩达王)
严办日到,佛复舍去,并与诸众僧,至婆罗奈。
波罗奈王,名梵摩达,亦与人众,躬来迎佛。
特叉尸利人民,明日乃知佛去。
六师追逐,寻迹驰往。
因陀婆弥,与众洴沙王等一切随逐。
六师既到,如前白王。
王如前辞往白于佛。
佛亦答言:我自知时!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迦毗罗卫国(诸释种辈)
严办日到,佛复舍去,与比丘僧,往迦毗罗卫国。
迦毗罗卫诸释种辈,率诸大众,皆来迎佛。
波罗奈人,明日乃知。
六师徒众,续复驰逐。
梵摩达王,与众人洴沙诸王六国人民,皆悉前后,随逐佛往。
六师既到,向诸释种,纷纭自说,广引术能:听与瞿昙,共决神力。
释种复往白佛,具宣其事。
佛又告言:我自知时!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地点:舍卫国(波斯匿王)
严治设办,克日垂至,佛与众僧,往舍卫国。
舍卫国王名波斯匿,与诸臣民,皆来迎佛。
释种明日乃知佛去。
六师率徒,从后追之。
释种将领众人洴沙王等诸国人民,亘川满野,逐趣舍卫。
六师等到,见波斯匿,具自陈说本末情事:欲与瞿昙决捔神力。临期逃避不可要勒。今与大众,逐至王国。大王!当使与我等决。
波斯匿王亦用为笑,说佛殊变难可思议。云何以汝卑陋凡细与大法王捔试力能?
六师凶凶,言气遂高。
波斯匿王既往见佛白言:六师殷勤乃尔。唯愿世尊。垂神化伏。普使一切别伪识真。
佛告王言:我自知时!
波斯匿王,寻敕臣吏,平治场地,多积香花,敷设床座,竖诸幢幡,严办已讫,大众都集。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腊月一日,佛至试场。波斯匿王,是日设食。清晨躬手授佛杨枝。
佛受嚼竟,掷残着地,堕地便生,蓊郁而起,根茎踊出,高五百由旬,枝叶云布,渐复生花,大如车轮;遂复有果,大五斗瓶;根茎枝叶,纯是七宝若干种色,随色发光掩蔽日月。食其果者,美逾甘露;香气四塞,闻者情悦;香风来吹,更相蹚触;枝叶皆出和雅之音,畅演法要;闻者无厌,一切人民,睹兹树变,敬信之心,倍益纯厚。
佛乃说法,应适其意,心皆开解,志求佛者,得果生天,数甚众多。
次第二日,优填王请佛。于时如来,化其两边,成两宝山,严显可观,众宝杂合,五色晖耀,光焰炜晔。若干种树,行列山上,华果茂盛,出微妙香。其一山顶,有成熟粳米,滑美百味,甘之附口,人民之类,自恣而食。其一山上,有柔软之草,甘美以俟畜生。须者往啖,饱已情欢。一切众会,睹山显异,食已怀悦,仰慕遂深。
佛更称适,为说妙法,各得开解,发无上心,得果生天,其数亦众。
到第三日,屯真陀罗,请佛供养。奉佛净水,俟以澡漱。
佛吐水弃,化成宝池,周匝四边,各二百里,纯以七宝共相间杂。众色相照,光明焰奕。其池中水,八德具足,水底遍满七宝之沙。八种莲花,大如车轮,青黄赤白,红绿紫杂,香气芬馥,馨彻四远。随莲花色,各发光明,光明显照,晖曜天地。大会睹此宝池奇妙,欢喜称叹佛无量德。佛因观察,随众人心,方便说法,各令开解发无上心,得果生天,尽增福业,数多难计。
到第四日,因陀婆弥王请佛。
佛于是日,令其宝池,四面自然,有八渠流,还相灌注,自然回转,水流有声,其声清妙,皆说诸法:五根、五力、七觉、八道、三明、六通、六度四等、大慈大悲。劝发开导,说种种法。
一切闻睹,心皆开解,发心求佛,得果生天,增积福慧,数甚众多。
次第五日,梵摩达王,请佛供养。
佛于是日,口中放光,金色赫奕,遍大千土。光明所触,一切众生,三毒五阴,皆自然息,身心快乐,譬如比丘得第三禅。
众会叹怪,志慕佛德,便为说法,各得开解,发大道心,得果生天,进福修慧,数甚众多。
第六日中,诸律昌辈,次复请佛。
佛于是日,普令大会一切众生,心心相知,各各一人知一切心,所念善恶志趣业行,咸自惊喜,钦美佛德。
佛便为说若干妙法,皆得开解,誓求佛者,得果生天,数甚众多。
到第七日,释种请佛。
佛于是日,化诸会者,悉令自见为转轮王,七宝千子,诸王臣民,肃恭承已,侍仰无减,各自惊怪,喜庆无量。
佛便为说法,投适其意,亦发无上正觉之心,得果生天,甚难计数。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又第八日受帝释请(帝释:忉利天之天帝),为佛作师子座,如来升座。
帝释侍左,梵王侍右。众会一切,静然坐定。
佛徐申臂,以手接座,欻有大声,如象鸣吼。
应时即有五大神鬼,摧灭挽拽六师高座。
金刚密迹,捉金刚杵,杵头出火,举拟六师。
六师惊怖,奔突而走。惭此重辱,投河而死。
六师徒类,皆来归佛,求为弟子。
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门。
佛为说法,示其法要,漏尽结解,悉得罗汉。
于是如来,从八万毛孔,皆放光明,遍满虚空,一一光头,有大莲花,一一华上,皆有化佛与诸大众,围绕说法。
众会睹兹无上之化,信敬之心,倍益隆盛。
佛即为说,随其所应,有发大心,得果生天,进福增善,数甚众多。
到第九日,梵王(色界初禅天之天王)请佛。
佛自化身高至梵天,威严高显,巍巍难极,放大光明,晖赫天地,一切仰瞻,皆闻其语。
佛为种种显示法要,亦令多众发心求佛,得果生天,数亦难计。
到第十日,四天王(欲界四天王天的四位天王)请佛。
尔时世尊,普令大众见佛色身,遍诸天中,从四天王天(欲界六天之第一天)至色究竟天(色界十八天之顶),皆见佛身,放大光明,各为大众,说微妙法,咸遥仰视,了了见之。一切众会,甚增敬仰。
佛为说法,随应其意,皆发大心,住不退地,得果生天,不可称计。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第十一日,须达请佛。
佛于是日,于高座上,自隐其身,寂灭不现,但放光明,出柔软音,分别演畅诸法之要。在会之人,闻法解悟,有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亦甚众多。
第十二日,质多居士,请佛供养。
佛于此日,入慈三昧,出金色光,遍照大千,光触众生,三毒心息,自然兴慈,等视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爱润之心,都无增减。
然后为说若干妙法,亦发大心,住不退地,得果生天,难可称量。
第十三日,屯真陀罗王,次复请佛,施设供养。
佛于是日,身升高座,放于脐光,分作两奇,离身七仞,头各有花,上有化佛,如佛无异,化佛脐中,复出光明,亦分两奇离身七仞,头有莲花,上有化佛,如是转遍大千国土。一切瞻睹,愕然惊喜。
佛为应时,随意说法,亦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数甚众多。
第十四日,优填王请佛。时优填王,花散佛上。
佛即应时,变其所散花,作千二百五十七宝高车,高至梵天,晃踰金山,杂宝众色,曜丽相照赫然,金光振朗殊沙难量,神珠璎珞,杂厕其间,诸高车中,皆有佛身,放大光明,遍三千土。众会睹变,喜敬交怀。
佛便说法,应病投药,皆发大心,或住不退,得道生天,数复甚多。
第十五日,洴沙王请佛。
佛豫敕王,唯须食具。王但严办器物,极令饶多。食时已到,诸器悉满,甘膳百味,种种异美,普令众会饱足有余,食已身心自然安乐。
于时世尊,以手指地,十八地狱一切都现,无量尘数,诸受罪人,各各自说:我于本时,作如是恶,今受此苦。
一切众会,具悉闻见,甚怀悲愍,衣毛惊悚。
佛便为说法,应适其意,有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不可称数。
地狱众生,缘见佛闻法,心生敬仰,皆遥自归,终皆得生天上人中。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时洴沙王,长跪白佛:世尊奇相!三十有二身手诸相犹曾得见,未睹如来足下轮相。愿见示众咸共敬观。
佛即出脚,普示众会。
一切见佛足底轮相,端严昉着,文理如画,分别显了,观之无厌。
王益欢喜,重白佛言:不审世尊本作何德?而乃致此轮相之妙。
佛即告王:由我过去自修十善,复以教人,故得斯相明显如是。
王又白佛:不审世尊。自修十善。复以教人。其事云何?愿见开示。
佛告王言:善听着心!
乃往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施陀尼弥,领八万四千国、八万亿聚落、一万大臣。
王有二万夫人,皆无有子。王甚忧愁,惧绝国嗣,即广祷祀祈愿诸天。
王第一夫人,名须梨波罗满,经数时间,便觉有娠。
自怀妊后,心性聪了,仁慈矜哀,劝人以善,日月满足,生一男儿,端政超异,恣相显美,身诸毛孔,皆有光明。
王甚欣庆,睹之无厌,即召相师,占其吉不。
相师披见,叹言奇哉,是儿之相,挺特殊伦,德绥四域,天下敬戴。
王益欢喜,敕为立字。
相师白王:有何异瑞?
王言此儿怀妊已来,其母聪慧仁慈劝善,余瑞虽众甚怪此异。
相师惊喜而白王言:母豫辩慧,自身光明,当为立字,取名那波罗满(晋言惠光)。
太子长大,智慧殊人。父王葬薨,葬送毕讫。诸王臣集,劝令嗣位。
太子固辞云不能当。诸臣各言:大王已崩,唯有太子,更无兄弟,今言不肯,推让与谁?
太子答言:世人行恶,必不执顺。若加刑罚,罪我不少。若能率民,普行十善,我乃堪任领受国事。
诸臣言善,唯愿升殿,十善之道,当敕令行。
太子尔时,寻登王位,告下人民,普行十善,一切敬顺,改心易操。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尔时,魔王妒忌,欲败王化,密作封书,告下诸国:前敕行善既无利验,唐自劳苦修无益事。自今以往听民恣心,作十恶事勿更惮情。
诸王得书,怪此异诏,何缘越理,劝人从恶?
各遣亲信,重问所由。
王闻是语,愕然惊言:我无是令!何缘乃尔?
即敕严驾,躬行诸国,亲见臣民,宣改异化。
魔于道边,化作一人,身处大火,盛炎炽然,于中哭叫,声悲酸切。
王即前问:汝何以尔?
人(魔王所化之形)白王言:我因之前,劝人十善,今受此苦,痛毒难忍。
王重答言:何有是事?劝人修善反更受苦?
又复问言:劝行十善,令汝受苦。前受劝人行十善者得善报不?
人(魔王所化之形)答言:前人得善福耳!但教他故独受此苦。
王闻欢喜答言:但令前人得善福者,甘心受苦不以为恨。
魔闻是语,即隐形去。(魔王本想欺诈国王,令退善行,然王坚定不为魔语所扰)
注:
行十善者,必得善报;劝人十善,亦得善报。
即便魔王欺诈妄语:劝人修善别人得福,而自己却反受苦报(此为魔语需警惕)。
然而国王却依然坚持劝人修善、欢喜而言:只要能令所劝之人得福,自己受苦不以为恨。(实际上:劝人修善只有善报、不会有任何苦报。)
于时诸国,宣十善行,人民服化,慎身口意。
正化弥布,一切钦崇,王德隆赫,嘉瑞而降。
金轮先应,七宝具臻,游化四域,导善为务。
释迦牟尼佛告大王:
尔时施陀尼弥王,今现我父净饭王是。
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
尔时惠光王,十善化民者,今我身是。
我缘彼世自行十善,又以劝民令行十善,是以今日得是足下千辐相轮。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时洴沙王复白佛言:六师群迷不自度量,贪着利养生嫉妒心。求与世尊触试神力。佛现神变妙难思议。六师穷缩惭形愧影,投水而死,徒类散解。念其迷惑,何剧之甚!
佛告大王:不但今日!六师之徒,诤名利故,求与我决,自丧失众。过去世时,亦共我诤。
王即长跪寻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愿具说示。
佛告大王:善着心听!乃往过去无数无量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国王,名摩诃释仇利,领五百小国王。
王有五百夫人,无有太子可以继嗣。王自念言:吾年转大,无有一子以续国位,若其一旦崩亡之后,诸王臣民,不相承受,便当兴兵抂害民命,国将乱矣。
念是事已,心没忧海。
时天帝释,遥知王忧,即从天下,化作一医,来诣王所,问王忧意。
王即如事,宣示语医。
化医白王:莫复忧虑,我当为王,往入雪山,采合众药,与夫人服,服药之后,皆当有娠。
王闻是语,差用释忧,即语医言:能尔者善!
是时化医,即往雪山,取诸药草,担还王宫,以乳煎之,与大夫人。
夫人嫌臭,情又不信,化医归天,后不肯服。
余小夫人,尽共分服,服未经久,寻觉有娠,各以情事白大夫人。
夫人闻已,情乃忧悔,即问所服有余残不?
答言:已尽。
复问:前草今者在不?
答言:犹在。
寻敕取乳,更用重煎,持与夫人,夫人便服,服之数日,亦觉有娠。
诸小夫人,月满各生,皆是男儿,端政殊异,王见诸子,欢喜踊跃。
大夫人月满亦生一男,面貌极丑,形如株杌。
父母见之,情不欢喜,因共号之为多罗睺施(晋言株杌),敕令养育。
年渐长大,其余诸兄,皆已纳娶,唯有株杌,不以在意。
后会边国,兴兵入界,五百王子,领兵往拒,始战军败,退来趣城。
株杌王子,问诸兄言:何以退走?如恐怖状。
兄辈语言:往斗不利,他军见逐,是以走退。
株杌而言:如斯军贼,敢见侵倰,取我先祖天寺之中大弓具来,我欲往击。其先祖是转轮王。即遣多人,往取舁来,而授与之。取弓舒张,弓声如雷,弹弓之音,闻四十里。持弓捉具,便独往击。到先吹贝,声如霹雳。彼军闻声,惊怖散走,敌退乃还。父王异遇,尔乃爱待,深思方便,欲为婚娶。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时一国王,名律师跋蹉,闻其有女,端政绝世。王即遣使,往告求婚。律师跋蹉,即许为婚。王大欢喜,寻遣车马,往迎将来。
王敕株杌(因株杌王子面貌极丑):莫昼见妇(白天不要见自己妻子)。自今以后,常以日暮乃见交会(夜黑了再行淫欲之事)。
时诸子妇,后共谈语,各叹其夫种种才德。
时株杌妇,亦叹夫言:我夫猛健力士之力,身又细软,甚可敬爱。
余妇语其:汝夫状貌正似株杌。若汝昼见足使汝惊。
株杌妇闻,忆之在心,豫掩一灯,藏着屏处,伺夫卧讫,发灯来着,见其形体,甚用恐怖。即夜严驾,还至本国。
株杌王子,天明乃觉,寻迹逐往,到其国中。
后六国王,闻律师跋蹉有绝妙之女,各贪欲得,兴兵集众,竞共来索。
时律师跋蹉甚用愦恼,令诸群臣博议其事:正欲与一其余则恨。作何方便却此凶敌?
有一臣言:当分此女,用作六分,一军与一,其意可息。
或有臣言:且出重募,有能却军,以女妻之,分国共治,重加赏赐。
王即然之,便行宣募。
时株杌王子即持弓贝,出城趣贼,吹贝叩弓。
六军惊骇,怖不能动,即入军中,斩六王首,夺取冠饰,摄录其众。
律师跋蹉,甚用欢喜,以女贡之,奉为大王,领摄七国,一切军兵,将诸士众,与妇还国。
父王闻来,往出界迎,见子所领军众极盛,以国让子,劝作大王。
其子不肯,云父犹在,理不应尔,还到宫中,穷责其妇:汝前何以夜弃我亡?
其妇答言:君身极丑。初见惊怖。谓非是人。
株杌王子,捉镜自照,乃见身首,熟似株杌,患厌其身,自不喜见,便至林间,乃欲自杀。帝释遥知,即下到边,问所由缘,慰喻其意,与一宝珠而告之言:常以此珠,着汝顶上,可得殊异如我端政。
寻喜奉受,安其顶上,觉身倍异,还至宫中,自取弓具,欲至外戏。
妇见不识,寻语之言:汝是何人?莫触此物。我夫若来,傥相伤损。
寻语妇言:我是汝夫。
妇殊不信,而语之言:我夫极丑。汝形端正。汝是何人?说是我夫。
夫即却珠,还示故形。
妇乃惊喜:云何乃尔?夫即具悉,说得珠意。
妇自是后,敬爱其夫,株杌之名,从是灭除。
释迦牟尼佛告大王:尔时摩诃释仇梨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丑王子株杌者,今我身是。尔时妇者,今瞿夷是。彼妇翁者,今摩诃迦葉是。彼六国王,欲以兵力逼求女者,今外道六师是。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时洴沙王复白佛言:株杌王子本作何行?福德力强?形如是丑?
佛复告王:皆有因缘。
乃往过去无量难计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
国有仙山,时仙山中,有一辟支佛,身有风患,当须服油。
至油师家,从其乞索。
油师嗔恚,逆呵责之:头如株杌。自己不赚钱买!但欲唐得。
虽嗔呵责,然与油滓。
辟支佛心甚敬仰,受已适复担去。
其油师妇,从外而来,见辟支佛,心甚敬仰,问言:快士!从何而来?持此油滓用作何等?
时辟支佛,如实语之。
妇便恨恨,还唤将来,即取其钵,与满钵油。
怨责夫言:汝实不是。云何乃以油滓与之?
念还忏悔,除汝口过。
油师心悔,粗还辞谢。
夫妇同心,白辟支佛:若使须油,日日来取。
后辟支佛,数返取油,感其恩力,于油师前,现神足力,飞升虚空,身出水火,分合身体,种种现变。
油师夫妇,见其神变,倍用欢喜,甚增敬仰。
夫见是已,便语妇言:汝所施油,当共同福,受果报时,共为夫妻。
妇语夫言:汝兴恶言向于快士,方施由滓无有净心,所生之处当极丑恶。云何共汝作夫妇耶?
夫复答言:我常辛苦,积聚油具。云何独施?不与我共。终不听汝要作夫妇。
妻复白言:若为汝妻,见汝形丑,夜弃汝亡。
夫答之言:正使汝亡,我当逐汝,要得乃止。
夫妻语竟,向辟支佛,身心自归,款诚悔过。
时辟支佛语油师夫妻:缘汝施油,我病得差。今汝夫妻,欲求何愿?恣汝所求。悉当令得。
夫妻欢喜长跪立愿:令我夫妻所生之处,天上人中,一切从意。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2卷(降六师缘品第十四)整理:
释迦牟尼佛告大王:
尔时卖油人者,后株杌王子是。
尔时油师妇者,株杌王子妻子是。
缘于尔时见辟支佛,言似株杌,由是因缘,所生之处,形貌甚丑,如其恶言。
缘后忏悔,喜施好油,所生之处,还得端正。
缘以油施,常得多力,数千万众,无敢当者。
善恶之业,其报不朽。
是故一切,当念道要,慎身口意,遵修道行。
佛说是时,洴沙王等诸王臣民,四辈之众,天龙鬼神,闻佛所说,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本者;有发无上大道心者;或有迁住不退地者;一切欢喜,礼敬奉行。
十善
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
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注:
悉达太子(亦译: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六年苦行,证佛果位,号释迦牟尼佛。
净饭王:太子生父。
摩诃摩耶夫人:太子生母。
瞿夷:太子出家前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