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石女偿债之因缘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波斯匿王听闻,佛陀之子罗睺罗(亦译:罗云)出家为沙弥,便与其群臣夫人太子后宫采女等,恭敬围绕来诣佛所,礼拜问讯并看佛子罗云沙弥。


时皇后所乘七宝辇舆,有四石女(无男女根故名石女),大筋力,为皇后担辇舆。到佛所已,皇后令侍卫守护七宝辇舆;侍卫转而令四石女看护,自己也往佛边听法;四石女却在七宝辇舆下睡觉。


时有小偷,盗取夫人七宝辇舆上的摩尼宝珠。尔时侍卫不见宝珠,心中惶怖害怕责骂,便问石女:让你们看护,何故偷珠?各各答言:实不偷也。

侍卫大怒,鞭打石女,苦痛彻骨。

有一石女,逃入精舍,称怨大唤;众会皆闻,莫知所由。


佛语阿难:汝可出往,无令侍卫鞭打。何以故?此四石女乃皇后前世之师。


是时皇后闻佛此语,即起恭敬合掌白佛:如世尊说,此四石女乃是皇后前世时师,迷意不解。惟愿世尊说其因缘,令诸会众普得闻知。


佛告皇后:唤石女来。

皇后奉命,即遣侍卫,摄之将来。

时四石女,啼哭白言:实不偷珠。有何因缘?横罗此罪,鞭打楚痛。


世尊告言:罪业因缘,自身所造;人行善者,受乐福报;人行恶者,受罪苦报。贪现前利心行邪谄,不知后世累劫受殃。


波斯匿王叉手白佛:今四石女先世本业有何因缘?愿佛为说,开悟盲冥,多所利益,众人蒙祐。


佛告王言:欲闻者善,着心谛听,吾今说之。


世尊复言:今我法中有诸比丘,口是心非言行不同;或为利养饮食,或为名誉钱财,或有厌恶(王法役使出家为道),都无心向三解脱门,度三有苦;以不净心,贪受信施,不知后世,弥劫受殃,偿其宿债。为是等故,岂得不说。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佛告王言:过去无数劫时,一大国中有一女人,名为提违。丧夫守寡,其家巨富,然无有儿,又无父母。


尔时有诸婆罗门(邪见外道)共往提违家中而为教化:今身之厄,莫不由汝前身罪故。汝今若不修福灭罪,后世转剧堕地狱中,当尔之时,悔无所及。

提违问言:当作何福得灭罪耶?

诸婆罗门(邪见外道):汝今罪重,应以家中一切所有珍宝,布施五百大婆罗门,令汝后生常得大富。欲灭罪者,当自烧身,积薪自焚,令汝前身所造一切轻重过罪,一时灭尽,无复余殃。

于是提违,便许可之,敕诸家奴将十乘车,入山伐樵以自烧身。


尔时国中有一道人,名为辩才,精进持戒,多闻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人改邪归正弃恶从善。

传闻提违欲自烧身,心生怜愍往诣其所,问提违言:办具薪火,欲何所为?

提违答言:欲自烧身灭除殃罪。

辩才答言: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汝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苦烧身,安能灭罪?于理不通……

尔时辩才,种种因缘,为说正法。


提违女人,心开意解,烧身意息,白辩才言:当设何意令得灭罪?

辩才答言: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闇。汝今幸有欲灭罪意,自有方便,我能令汝不费一钱,乃至不经毫分之苦,灭除殃罪,现世安隐,后更生处,善愿从心。

提违闻已,心大欢喜,忧怖即除,即敕婢使,为敷高座,严饰第一,散花烧香,劝请辩才,令登高座,惟愿为说,除罪之法。


辩才受请,即升高座,而为说法:起罪之由,出身口意。

身业不善:杀、盗、邪淫。

口业不善:妄言(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意业不善:嫉妒(贪欲)、嗔恚、憍慢邪见。

是为十恶,受恶果报。

今当一心丹诚忏悔:若于过去若于今身,有如是罪今悉忏悔,从今已往不敢复犯……复更立誓:缘我今日,改邪归正,悔罪修福,从是因缘,至成佛道,常遭明师,遇善知识,不经苦患,莫如今也。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尔时,提违及其家内奴婢眷属,五百余人,听闻灭罪之法,长跪合掌白辩才言:奉尊教诲,如法忏已。愿尊更赐余善法教,当勤奉行增本功德。

辩才告言:今当诚心三归(归佛法僧),如是三说。今当尽形,受十善道。

不杀、不盗、不邪淫,是身善业。

不妄言(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是口善业。

不嫉妒(不贪欲)、不嗔恚、不憍慢邪见,是意善业。


十善业道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摘录: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提违眷属,得十善法,欢喜踊跃,尽心奉行。为设百味饮食及诸珍宝,更欲建造宫室终身奉事。

辩才答言:汝今以能舍邪归正,净修十善为正法子;复以十善教化天下;则为已报师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

尔时提违知师不住,以库藏诸珍宝奉师。辩才不受,告辞而去,往化余处。

辩才去后,提违女人,与其家内奴婢眷属五百余人,常以十善,展转相化,经于多时。


尔时国中,忽遇谷贵,人民饥饿。

有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学问经书义理,又不专行持戒精进;世人轻慢,而不供养,贫穷困苦。

五人在一番商议后,各共乞索办具绳床,于旷野中扫洒净洁,华幡庄严依次而坐,外形似禅内思邪浊。

世人见之,谓是圣人,云集供养,百种饮食。于是五人,饱足有余。


尔时,提违闻是事已,严驾宝车礼拜问讯,迎五比丘还家供养。

提违女人家中有好园林,其园纵广足满十顷,流泉浴池、奇杂花果,清净严好。于其园中造立堂舍众宝庄校,其堂舍中敷置床席,众妙卧具香洁第一。

时五比丘止住其中,提违女人终身奉事,供给饮食汤药,不失时节。


五比丘自以为聪明而言:世人赚钱,种种劳作,虽得财利,不如我等,都不劳碌,而食福禄。此岂不由智慧力乎?

虽然得到家主供养,五比丘却贪得无厌,每次外派一人游诸聚落而妄宣扬:彼四比丘,闲居寂静,护持禁戒,称于梵行,修禅止观,不久修行,将证无漏,成阿罗汉,为大福田。

众人闻已,赍持种种钱财饮食,运集来诣,恭敬供养。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释迦牟尼佛继续说道:提违女人,直心敬信,随宜供养,欢喜无厌,寿尽命终,生化乐天(欲界六天之第五天)。


其五比丘,专行巧伪,邪浊心故,福尽命终,生地狱中……

地狱罪毕,受饿鬼形……

饿鬼罪毕,受畜生身,偿其主人先世供养。

业报因缘,或作骆驼驴骡牛马,随其主人所受福处,常以筋力,报偿主人。

畜生罪毕,虽获人身,诸根闇钝,无男女根,名为石女。

自尔以来,常以筋力,报偿主人,于今不息。


佛告王言:尔时提违者,皇后是也。尔时辩才者,目犍连是也。时五比丘,即今皇后身边石女,五人是也。


王白佛言:如世尊说五人起因,今者唯见担舆四人,其余一人为何所在?


佛告王言:另外一人,常在宫内,修治厕所,为除粪便。


皇后闻已肃然毛竖,心怀怖惧更起礼佛,倚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说。此等石女是我前世因缘,夫人师者应修恭敬顶戴礼拜,如今反而使之担车与随从。以是甚怀怖惧,愿佛垂哀,听我忏悔。


佛告之言:皇后福德,自无过罪,何故疑惧。众生殊性,业行不同,善者受福,恶自受殃。皇后本时,直心清净,信乐修福,福德因缘,自尔以来,世世所生,常遭明师,信受教悔,从善入善,从禄入禄,至于今日食福自然,值佛出世,前身福德,因缘力故,复闻正法。如说修行,以是因缘,无罪咎也。石女五人,由其本时,邪浊佞谄,无有慈心,受汝供养,罪业因缘,偿其宿债。


皇后:今闻佛说本业因缘,弟子疑解更无忧惧。弟子今者放诸石女,不敢驱使,随意东西。唯愿世尊,说法开悟,令其心解,改恶修善,速得免苦。


佛言:今欲令我开化其者,唤彼宫内除粪者来。


皇后即时遣使令唤,使者受命须臾将来。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五人聚集于佛前立。

世尊大慈先以善言慰劳:汝等体气康和,安隐快乐,无苦恼不?

五人怒怼:佛不知时。所以者何?昼夜勤苦,鞭杖使役,不暇得息,有何乐哉?佛岂不知如是事乎?而反问人快乐以不?


佛告五人:今身之苦,皆由前世,邪浊谄曲,怀不善心,受人供养,罪业因缘,展转所生,至于今身,偿罪因缘,犹故未毕。汝若欲求免恶果报,今应至心丹诚悔过,改恶修善。从是因缘,可得免苦。


石女五人,闻佛语已,忿怒隆盛,反背向佛,不欲听闻。

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对其前立,方便慰喻,劝令忏悔;石女五人,又反面向东。复有化佛,对前而立;复反向西。复有化佛,四维上下,皆有佛对;石女五人见佛围绕,即时称怨大唤而作是言:我等今者是弊恶罪人。佛今何为苦见逼耶?

尔时世尊,还摄化佛,为一佛身。


佛告大众:国王皇后、诸比丘等。汝等见是石女五人?

大众皆言:唯然。

佛告大众:汝等当知,众生罪业有二种障: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其罪轻者,有烦恼障;其罪重者,具有二障,如石女五人。重罪障故,不得受化。


尔时皇后见石女五人不受佛化,哀感伤心而语之言:自今以后,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

石女五人长跪涕泪白皇后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驱弃损。若有不称,惟愿弘恕使役如前。

于是皇后辞让再三。石女五人不欲离去。


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五人去,不肯欲离,当如之何?

佛告之言:石女五人,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


佛告国王:夫人修福,谦虚敬重,直心清净,行于道业,功德无量,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偷劫盗贼,不能得便,国王强力,不能动转,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恶心,贪现前利,如五石女,历世受殃,于今不息。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尔时,世尊慈悲心故,告诸比丘:如我前说,人身难得,值佛时难,法难得闻。汝等诸子,前身微善,得生人道,遇佛在世,闻法信受,出家为道。应舍恶从善,中表相应,言行无异,少欲知足,不贪世荣,志在无为,研精学问,弃捐众恶,庄严智慧,修无漏业,出生死海。复以智慧,顺化天下,使行十善,是则名为自度度人,应菩萨业。


尔时,会中有诸比丘,闻佛说已,自忖所行,身口意业,不称道法。五百余人即起修敬,叩头忏悔,叉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教,三不善业,我等悉有。今于佛前,发露忏悔。惟愿天尊,表察其诚,从今以往,誓不为非。当如法行,愿佛证知。


佛言诸子:三界圣尊,众生之父。子今悔恶修善,甚是所欣,当随喜尔。


复有五百粗行比丘,闻说是已,即起修敬,叩头向佛,而白世尊:我等不堪修出家道。所以者何?从昔以来,为利养故,行于邪浊,有虚无实,受人供养,负债滋多。为是等故,实怀忧惧,今欲舍道还归俗缘。愿佛垂听。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吾助尔喜。所以者何?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为。何以故?执持不勤,反为害故。汝等今者,信于业报,有惭愧心。惭愧因故,除灭过罪,增长善根。弥勒菩萨后成佛时,初会说法当得上度。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396部《未曾有因缘经》整理:


尔时,佛子罗睺罗等五十沙弥,闻佛说彼石女五人等,祸所由起因缘本末,甚大忧惧,即各修敬,头面礼佛,叉手合掌白言:世尊!今闻说此石女之等宿业因缘受苦果报,甚怀怖惧。所以者何?尊者舍利弗大智福德,为国中豪族所见知识,众人竞共云集供养,饷致最上甘珍美味。小儿愚痴无有福德,食人如是妙甘饮食,后世当复偿其因缘,受苦果报如此石女五人。是故我等实怀忧虑。彼诸长德五百比丘,尚不能堪退道还俗;而况小儿无智慧者。愿佛垂哀,赐听我等舍道还家,冀免罪酬不经苦厄。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汝今畏罪,欲得还家,求离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

如有二人,乏食饥饿,忽遇主人为设种种肥浓美味,其人饥饿贪食过饱。

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二者愚痴。

有智之人:自知食过,身体沉重恐致苦患,即诣明医,谦虚下意叩头求救,请除苦患,良医即赐摩檀提药,令其服之,其人即吐腹中宿食,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节消息,其人因是,得免祸患,终保年寿,安隐快乐。

其无智者:不知食过,谓是鬼魅,消费家财,横杀生命,祠祭鬼神,欲求济命,唐费功夫,腹中宿食,遂成生风,生气转筋,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狱中,累世受苦,由无智焉。


佛言:汝罗睺罗,畏罪还家;如彼无智愚痴人也。夫人求福,欲离罪者,当谦虚精勤,亲近明师,修习智慧,悔恶罪业,改往修来。从是渐渐,智慧成就,慧成就故,消灭众罪。如我前说,日光威力,能除众冥。人修智慧,亦复如是。缘汝先有善根因缘遭值我时。子今何为舍明入暗?


沙弥罗睺罗言:世尊!诸佛智慧犹如大海;罗睺罗心犹如毫末;岂能受持如来智慧?


佛告之言:如天雨渧,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学智慧,亦复如是。从小微起终成大器。成大器已,转成余器,如是展转,满无量器,是则名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名为大士,如我今也。


罗睺罗等,闻佛说已,心开意解,无复忧虑,如世尊教,当具奉行。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ปิดการ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