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布施百亿金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36部《阿育王经》与乾隆大藏经第1452部《阿育王传》整理:
尔时,阿育王作八万四千佛塔已竟,来到鸡头摩寺,询问上座:此阎浮提内颇有如我为佛记者不?
上座耶舍(亦译:耶奢、夜舍)答言:有。昔日佛告阿难:我百年后有长者名掘多,其子名为优波掘多(亦译:优波笈多、优波鞠多),种种化导而作佛事,教授禅法最为第一。
阿育王复问道:此优波掘多尊者,为出世未也?
答言:已经出世得罗汉道(证得阿罗汉果),与诸阿罗汉众围绕,住于优留慢荼山(亦译:优楼漫陀山)。
王言:我今欲往。
辅相启王:彼国隘小,士众极多,但遣使唤彼自当来。
王即答言:应当亲自往见。何以故?我今未得金刚心。云何屈彼如佛之人?
即遣使白尊者优波掘多,我今欲往觐问尊者。
尊者闻已自思惟言:若使王来,国土隘小,困苦者众,我当自往。
尊者即便并合诸船作大长舫,广十二由旬与诸阿罗汉,共乘并舫来花氏城。
时有人告:尊者为利益王故,躬自来至。
王闻欢喜,约敕左右击鼓号令,作倡伎乐以种种香,共诸群臣一切人民,出花氏城,迎接尊者。
阿育王请诸尊者入于宫中,为敷床座,即扶优波掘多(亦译:优波笈多、优波鞠多)尊者安置座上,其身柔软如兜罗绵。
王便合掌白尊者言:尊体柔软如兜罗绵。我之少福,身体粗涩。
尊者答言:我往昔修行布施,常以清净胜妙之物,未曾以土而用布施。
阿育王言:我往昔愚小无智,值佛世尊最上福田,便以土施,今得此报。
尊者和色而言:如来福田胜妙能令施土获尊贵报。
王闻是语,生未曾有欢喜之心。敕诸群臣:我以土布施得为转轮王,以是义故,汝等宜当勤心供养三宝(佛、法、僧)。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36部《阿育王经》与乾隆大藏经第1452部《阿育王传》整理:
尔时,阿育王白优波掘多(亦译:优波笈多、优波鞠多)尊者言:我今欲于佛所游方行住之处,悉欲起塔。所以者何?为将来众生见塔,能生信敬故。
尊者赞言:善哉善哉!大王,我今当往,尽示王处。
如来初生之处
是时,阿育王即严四兵,香花伎乐与优波掘多尊者,共发引至林牟尼园。
尊者举手指示王言:此佛生处,始生之日行七步,遍观四方举手言,此是我之最后生。大王可于此处起塔,为最初塔。
王闻是语,五体投地,顶礼如来初生之处。
尊者优波掘多为了使阿育王生大信心,而问王言:有树神见佛初生行七步,及闻师子吼。王欲见耶?
王答言:大德。我今欲见。
尊者言:如来初生摩耶夫人(摩耶夫人: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所攀树枝,树神住在其中,即便以手指示其处。
尊者举手语树神言:汝本见佛,今可现身以示于王,使王得见增长信心。
时此树神即现其身而说偈言:我见如来身,光明真金色,七步行虚空,二足中最胜,亦闻师子吼,为天人中尊,照于盲世间,人天所爱乐。
阿育王闻树神所说,即以十万金,供养如来初生之处,并起佛塔。
迦毗罗城各处
随后阿育王与优波掘多尊者,一行人等又往迦毗罗城。
尊者为阿育王一一指示说明:
此是怀抱菩萨(悉达多太子)示净饭王(净饭王: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处。
此是怀抱菩萨(悉达多太子)入祀欲礼天神,是时天神不受其礼,泥木天像纷纷化形而来,恭敬曲躬而为菩萨作礼。
此是为立名号处、此是相师相菩萨处、此是仙人记菩萨(成佛)处、此是菩萨成长学习娱乐之处……
此是菩萨见老病死而生悲心处。
此是菩萨坐树下修禅之处:尔时日已过中,其余树影随日而转,菩萨所坐树影不移。
此是菩萨将百千天神出城而去处……
所示之处,王于此中,悉皆起塔。
尊者优波掘多(亦译:优波笈多、优波鞠多)继续为阿育王指路:
此处是菩萨出家六年苦行之处(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曾经历六年苦行)。
此处是菩萨受难陀难陀波罗二女奉乳糜处(六年苦行皮包骨头之际时有二女奉上乳糜)。
此处是迦罗龙王赞菩萨处。是时迦罗龙王即现其身而为说偈:佛足蹑地,六种震动,如来身光,普照十方。
菩提树下成佛
此是菩萨以慈悲力降伏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处。
时阿育王,即以十万金,供养菩提树,并起佛塔。
受四钵合一钵
此处是四天王天(四位天王)奉佛四钵,如来受之拍成一钵处。
如来转法轮处
此是如来转法轮处(三转十二行)。王于此处而起佛塔,以十万金与之。
此是佛为频婆娑罗王(阿育王的祖先、阿阇世王的父亲)说法得见谛处,无量人等、诸天得道。
此是佛为帝释天王说法及八万诸天得见谛处。
此是如来至忉利天为母说法(佛母摩耶夫人在生儿后七日便命终、生于忉利天上),与无量天众下于人间所来处。
……
阿育王于上所来之处皆起宝塔。
如来涅槃之处
尔时,尊者优波掘多将阿育王至拘尸那城:佛涅槃处。
举手示言:大王,此是如来入涅槃处。
王闻是语,懊恼闷绝,以水洒面,方得醒悟。
阿育王即施十万金供养,并于此如来涅槃之处而起佛塔。
尔时,阿育王合掌礼敬优波掘多(亦译:优波笈多、优波鞠多)尊者,复作是言:我今欲礼佛大弟子声闻之塔。
尊者赞言:善哉善哉!王能发是深重信敬之心。
尊者将阿育王入祇洹林中,一一为说。
舍利弗塔
此是舍利弗塔。佛弟子中,如来所记,智慧第一。
王闻欢喜,即以百千两金,供养舍利弗塔。
目犍连塔
此是目犍连塔。佛弟子中,如来所记,神足第一。能以足指动天帝释最胜法堂,亦能降伏难陀优波难陀二龙王。
王闻欢喜,即以百千两金,供养目犍连塔。
迦葉之塔
此是摩诃迦葉塔。摩诃迦葉(亦译:迦葉、大迦葉)为人少欲知足,佛说其人,头陀苦行最为第一。
王闻欢喜,即以百千两金,供养摩诃迦葉塔。
婆驹罗塔
此是婆驹罗塔。
佛弟子中精进无病最为第一,未曾教人一句四偈(不曾为人说一句法)。
王即使人持一金钱布施此塔。
大臣白王:同是大德阿罗汉塔,云何独以一钱用施?
王即答言:以其自度,不能度他,是故唯以一钱与之。
阿难之塔
此是阿难之塔。阿难是如来执事弟子,能持佛语,众弟子中多闻第一。
如来所记总持第一,执持佛法无有忘失,一切善巧功德众法之箧。
王闻是语,极大欢喜,以一亿两金,布施此塔。
大臣问言:云何诸供养中于此最胜?
王即答言:阿难之力,能受佛语智慧之海,以其总持法身之故,能令法灯至今不灭。以是因缘,诸供养中于此最多。
尔时,阿育王于佛生处塔、菩提树塔、转法轮塔、般涅槃塔……虽于各处布施金已,而于菩提树塔,其心最重。
所以者何?佛于此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故。
于是已后所得珍宝,常以奉施菩提树塔。
阿育王之夫人帝舍罗叉(亦译:帝失罗叉)心自念言:大王得好宝,尽与菩提树塔,都不曾给我。
咒师在得知王夫人的怨嫉后,便在收了王夫人的金钱后,为之解决问题。
方法就是:咒树令死。
尔时,王守树人前来禀报:菩提之树今将欲枯。
王闻斯语闷绝躄地,以水洒面久乃得醒,啼哭而言:我见树王犹如见佛,菩提树坏我必定死。
帝舍罗叉(亦译:帝失罗叉)见王忧恼,便白王言:菩提树虽死,我亦能与大王快乐。
王言:菩提之树非女人也,乃是佛得无上正等正觉处。
帝舍罗叉(亦译:帝失罗叉)闻是语已,心生敬悔,语咒师言:汝今还能令菩提树生如本不?
答言:若不枯尽有少生气,能令如本。
于是乃解咒结,周匝掘坑,日以冷乳灌之,未久之间,树生如故。
时人白王:王于今者大生功德,菩提之树今得生故。
王闻此言,心大欢喜,即便往至菩提树间,瞻树而言:
我于今日当作二种。云何二种?
一者当造千宝瓶以盛香汁灌菩提树、二者当作无遮大会(供养众僧)。
于时,阿育王以金银琉璃作千宝瓶,满中香汤以灌于树,并众花鬘末香涂香复庄严之。
王自洗浴,着新净衣,受持八关斋戒,上高楼上,遍观四方,请佛弟子。
尔时,四方来者三十万僧:十万僧者是阿罗汉(四果)、二十万僧者是须陀洹(初果)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及清净凡夫,悉皆就座,唯留上座所坐之处,无敢坐者。
时阿育王问诸比丘:今此最上之座,云何而无人坐?
时彼大众中有上座比丘,名为耶舍(亦译:耶奢、夜舍),是大阿罗汉,具足六通,白王言:此座,上座之座,余者岂敢于中而坐?
王复问:于尊者所,更有上座耶?
尊者答:更有上座,大王,佛之所记,名宾头卢,应坐此处。
王大欢喜而作是言:大德,可有比丘见佛今犹在而未入涅槃者不?
尊者答:有,大王,宾头卢者,其人见佛,犹故在世。
王复白:可得见彼比丘不?尊者言:大王,不久当见,寻当来至。
时尊者宾头卢与诸阿罗汉,次第相随,乘虚而来,在于上座处坐。
三十万众,皆起恭敬,诸比丘僧,各修礼敬,次第而坐。
时阿育王见尊者宾头卢头发皓白,头面礼足长跪合掌,而说偈言:我统阎浮提,不以为欢喜,今得见尊者,心怀大踊跃。复白尊者:尊者,见世尊耶?
时尊者宾头卢言:我数见如来,于世无譬类,身作黄金色,三十二相好,面如净满月,梵音声柔软,伏诸烦恼诤,常处于寂灭。
王复问道:尊者何处见佛?
尊者宾头卢答言:如来将五百阿罗汉,初在王舍城安居,我尔时在中。
佛住舍卫国时,神力变化降伏外道,我于尔时亦在其中,见如来神通之力。
如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说法已竟,将诸天众从天来下,我亦在中。
如来与诸比丘僧入城乞食。时王共二童子沙土中戏;逢见佛来,捧于沙土,奉上于佛。时佛记彼童子:于我灭度百岁之后,此童子当受王位名为阿育,为四分转轮王,统领此阎浮提。当广布我舍利,造八万四千塔。尔时奉沙土之童子,今王身是也。我于尔时亦在其中。
给孤独长者女,在满富城请佛及众僧,我于尔时亦往彼受请……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12部《佛说三摩竭经》记载:
给孤独长者女,在满富城请佛及众僧。尔时尊者宾头卢在山中缝补衣服,突然想起受请一事,即将针插入地中,以神足飞往。怎料针线连着衣服,便将整座山一起带飞起来。时有一女腹中怀胎,见大山来恐压其身,惶怖而逃,胎儿堕亡。佛遥知之令目犍连飞迎。目犍连语宾头卢言:汝后何等?宾头卢还顾见山,以手揽山,扔掷故处。到已为佛作礼却坐。
时世尊责备宾头卢:汝哪得现神足如是?从今已后不得复随我食及与众会。但当住世勿取涅槃,护持正法勿令灭也,弥勒佛出乃般涅槃。
时宾头卢闻佛所说,默然忧愁复自悔责。食讫便起前为作礼,共辞众僧便入山中。
时阿育王欲行供养,敕诸群臣唱令国界:王今十万两金布施众僧,千瓮香汤灌菩提树。
时王子名为驹那罗(亦译:拘那罗、鸠那罗),在王右边举二指而不言说,意欲二倍供养。
大众见之皆尽发笑,王亦发笑,而语言:呜呼!王子,乃有增益功德供养。
王复言道:我复以三十万两金,供养众僧,复加千瓮香汤浴菩提树。
时王子复举四指,意在四倍。
时王瞋恚语臣言:谁教王子作是事,与我兴竞?
臣启王言:谁敢与王兴竞?然王子聪慧利根,增益功德,故作是事耳!
时王右顾视王子,白上座言:除我七宝库藏之物,余一切物:阎浮提夫人婇女、诸臣眷属,我身及我子驹那罗(亦译:拘那罗、鸠那罗),皆悉布施贤圣众僧。
时王浴菩提树已,次复供养众僧。
时彼上座耶舍(亦译:耶奢、夜舍)语王言:王遇胜福田,莫生优劣心。
时王从上至下,自手供养。
时有二沙弥行和敬法。王见二沙弥如小儿戏,而生嫌心。
上座白言:大王,莫生讥嫌,此二沙弥是俱解脱阿罗汉也。
王闻是语,心生欢喜而自念言:我已供养众僧,当复觅好衣,布施二沙弥。
时二沙弥即知王意,为使大王倍生敬信,便现功德之力,化办染具。
王见是已,语二沙弥:欲作何物?
二沙弥答:见大王心供养僧竟,别施我衣,我欲染之。
时王闻已,倍生敬信:我本在心未发言说。此二达士得他心通,而知我心。
即以五体投地作礼而言:我因汝等故,于一切僧众,皆悉施与三衣。
时阿育王作功德已,复于一一人施三衣;又以四十万两金布施众僧,赎此大地宫人大臣、并以末身及子驹那罗(亦译:拘那罗、鸠那罗)。
阿育王,信敬具足,不仅起八万四千塔,更办无遮大会,周济布施,兴立佛寺,供养僧众,阎浮提人皆信向佛法。
时阿育王于佛法中已得信心,问优波掘多(亦译:优波笈多、优波鞠多)尊者言:佛在世时,谁布施为最大?
尊者答言:有长者名须达多(亦译:须达。即给孤独长者:用黄金铺地买下祇陀太子园地、建造精舍供养佛僧。因太子供奉树林,两人同心合力,所以精舍取太子与给孤独之名:祇陀树给孤独园),其布施为最大。
问言:布施了多少?答言:真金百亿。
阿育王听闻而言:彼长者尚能布施尔所珍宝,况我今者为转轮王统领此阎浮提岂可不能?
于是,除了起八万四千佛塔及众宝塔(于佛行经处及为诸声闻弟子而立)、灌菩提树、办无遮大会布施众僧,更于阎浮提内兴立佛寺供养僧众(有一日饭千僧之说)……合集计校全部加起来,得九十六亿金。
时阿育王遇病,知己必亡,涕泣不乐。
大臣成护,于阿育王昔日(前世)遇佛施土时,在旁随喜,今得作王第一大臣,而语王言:王之威德,譬如盛日,今王遇患,如日将没,三界迁流有必磨灭,当思无常何为不乐?
阿育王答:我今不以失王位故而怀懊恼;亦不以舍身命故而作忧苦;亦不以舍宫人库藏而作忧恼;正以远离诸贤圣众以为懊恼。我今本望满百亿金施,今方得施九十六亿,四亿不满而为懊恼。
成护白王:库藏甚多,可施使足。
于是阿育王便下令,以金银珍宝与鸡头摩寺。
时阿育王立驹那罗(亦译:拘那罗、鸠那罗)的儿子(即阿育王孙子)为太子。邪见恶臣语太子言:阿育王须臾临终,汝当为王。夫为王者,以库藏珍宝为力用。今当遮截勒守,勿令金出莫使费尽。
于是太子即便勒之。阿育王勒令再三,太子诸臣不听王令。
唯有金器供王饮食时用,王食讫已,便令送此金器与鸡头摩寺。
复断金器只给银器,王食竟已,复令送此银器与彼寺。
复断银器乃至以铁器供王,王食已,复令送与彼寺。复断铁器听用瓦器。
时王无复有物,唯半庵罗果在其手,心大悲恼。
即召诸臣而问言道:此阎浮提谁为其主?诸臣答言:唯王为主。
阿育王言:汝等虚妄道我是主,然我非主。何以故?我为人帝,临终贫匮,唯于此半庵罗果而得自在。佛语真实,一切恩爱,皆有别离,无能遏绝。
时阿育王即唤傍臣授此半庵罗果而敕之言:我失自在,汝今于我为最后使,当持此果去鸡头摩寺,施彼众僧,可白上座:此阿育王最后布施,一切所有悉皆丧失,唯于此半庵罗果而得自在。众僧哀愍,受我贫苦最后之施,此物虽小,以施众僧福德广大。
上座即敕众僧:汝等皆见阿育王,受福快乐,于一天下总揽自在,今日为诸群下所制,断绝王物使不自由,唯于此半庵罗果随意得用,以殷重心来施于僧。
即敕典事碎以为末,以置羹中遍行众僧,使一切僧普得其供。
上座语诸比丘:汝等今当起怖畏心。何以故?人生在世,富贵快乐,不久败坏,威势自在,不久皆失。如佛所言,见他无常,是处可畏,更当精进。
阿育王临欲命终语大臣成护言:今日于此阎浮提中,谁得自在?
成护合掌说言:世尊得自在。
时阿育王以人扶起,遍观四方,向众僧处,合掌而言:唯除库藏今以四海一切大地悉施佛僧、并诸前后所作功德,不求转轮圣王释梵尊位人天之乐,愿我将来生处,心得自在,速成圣果。
时阿育王,书此偈语,以齿印之,付与成护。合掌向彼僧处而作是言:以此大地一切施僧。
说己气绝,遂便命终。诸臣乃以转轮王法种种庄严供养殡葬。
尔时,成护语诸臣言:一切大地阿育大王已施众僧。何以故?欲学须达多长者(给孤独长者)满百亿施故。
诸臣答言:我等今者当作云何?
成护言道:阿育大王存在之日,唯施九十六亿,欲更满之,然而诸臣不听。王意不满,故以一切大地布施众僧。若以四亿金赎此阎浮提,则满先主之所愿也。
时诸群臣共议而论,便用四亿金,赎此阎浮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