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善求与恶求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10卷(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整理:


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提婆达多,虽出家但利养蔽心,作三逆罪(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出佛身血),别僧两部(破和合僧),杀漏尽比丘尼(杀阿罗汉)。


以杀生故,畏受后报。时有六师,即往问之。六师说诸邪见:为恶无罪,为善无福。提婆达多,信敬心生,丧断善根。


是时阿难,悲哽懊恼,白世尊言:调达(亦即提婆达多)愚痴,造不善业,坏破善根,辱释种子。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提婆达多,非但今世为利养故断破善根,过去世时亦贪利养,丧身失命。


阿难白佛:世尊,提婆达多,过去世时,贪利丧身,其事云何,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善听,当说。


往昔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国名波罗奈。


时有商主,其妇怀妊,月满生男,形体端正。

父母爱念,施设美膳,延请亲戚并诸相师,为其立字。

相师问言:此儿受胎已来,有何瑞应?

其父答言:受胎已来,其妇慈心和善。相师即为立字,名为善求。


商主之妇,次后怀妊,月满生男,形体丑陋。即请相师,为其立字。

相师问言:此儿怀妊,有何感应?

答言:怀儿已来,受性弊恶。相师即为立字,名为恶求。


善求成年之后,好积诸德,慈愍众生。恶求成年之后,好为恶事,恒生贪心,怀嫉妒意。


年各长大,欲行入海,求索宝物。各有五百侍从,前后而发。途路悬远,中道乏粮,经于七日,去死不远。


是时善求,及诸贾人,咸共诚心,祷诸神祇,欲济饥俭。

于空泽中,遥见一树,枝叶郁茂,便即趣之,有一泉水。

善求及众,悉共诚心,求哀救护,诚感神应,现身语之:斫去一枝所须当出。


诸人欢喜,便斫一枝,美饮流出。

斫第二枝,种种食出,百味具足,咸共承接,各得饱满。

斫第三枝,出诸妙衣,种种备具。

斫第四枝,种种宝物,悉皆具足,庄严悉备,所须尽办。


恶求后到,众人如前,尽得充足。便自念言:今此树枝,能出如是种种好物,况复其根,今当伐之,足得极妙佳好之物。思惟心定,令人伐之。


是时善求闻如是语,怀愤懊恼,语恶求言:我等饥乏,命在旦夕,蒙此树恩,得济余命。云何怀此弊恶之心,而欲伐之?


尔时恶求,不听劝告,即掘其根。善求感佩,不忍见之,领众归家。


伐树已竟,有五百罗刹,取此恶求及众贾人,悉皆啖之,财物伴侣一切丧失。


佛告阿难:尔时善求者,今我身是;尔时父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也;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也;尔时恶求者,今提婆达多是。阿难,提婆达多,非但今日作不善事,贪利养故,世世常造,我于往昔,常与相值,恒教善法,而不用之,反更以我为怨。


尔时,阿难及四部众,闻佛所说,悲喜交集,咸自劝励,顶戴奉行。



五逆罪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64部《虚空藏菩萨经》:

何等为五?一者、杀母,二者、害父(杀父),三者、杀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