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乐善好施给孤独


 

乐善好施给孤独


须达(亦译:须达多)长者,舍卫国大臣,居家巨富,乐善好施,常常供养僧众弟子,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民众为其立号:给孤独……


须达长者闻法得道后,在舍卫国不惜重金,为释迦牟尼佛与僧众建造精舍……不仅如此,须达长者在过去世还曾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建立精舍。


释迦牟尼佛曾说: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布施,所谓须达长者是。(此句出自乾隆大藏经第539部《增壹阿含经》第4卷)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9卷(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四十三)整理:


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王舍城有大臣名为护弥,家有一女端正殊妙,有人前来说媒,听闻是舍卫国须达长者之子,欣然应允。于时,须达长者大载珍宝,从舍卫国至王舍城,为儿娶媳,沿途也不忘赈济贫乏。


到王舍城,护弥长者,欢喜迎接,夜宿其舍……天还未亮,护弥长者便让眷属纷纷起来,扫治宅舍,办具肴膳……


须达长者见其家内大设供具,以为邀请国王来宴,便问护弥长者,答言:明日请佛及僧。


须达长者又问:云何名佛?答言:悉达太子,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得道成佛,智慧通达,于法无碍,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光明照耀,故号佛也……


须达闻说,欢喜踊跃,即刻起身,去往佛所;出城不远,心生惶怖,自念待晓,明日当往。


时有天神,见其欲悔,便下语之:居士莫悔,汝往见佛,得利无量……正使今得四天下所有珍宝,不如举足一步至世尊所……


须达长者,闻天所说,益增欢喜,敬念世尊,闇即得晓,寻路往至,到世尊所,佛为说法,闻法欢喜,成须陀洹。



 

乐善好施给孤独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第9卷(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四十三)整理:


须达长者(亦号:给孤独)闻法得道后,恳请世尊到舍卫国说法,并愿建造精舍,以供佛与僧众弟子居住,但不知模法,世尊便命舍利弗(智慧第一的弟子)共同前往……舍卫国内一番找寻无可意处,唯祇陀太子之园林,不近不远,清净寂寞,可立精舍。须达长者便向祇陀太子说明缘由,欲意购买。


太子惜售便开玩笑:若能以黄金遍满其地,便当相与……

须达长者当即允诺:成交。黄金给你园林归我。

太子本想以此吓退须达,谁知来者诚意购买且如此爽快,便反悔道:什么时候答应卖给你了?太子我缺钱么?

两人争执不下,便至官府评理。尔时,上有一天化作一人(以当为佛起精舍故,恐诸大臣偏袒太子),下为评理,语太子言:夫太子法,不应妄语,已许价决,不宜中悔。

最终判定:太子得黄金,须达得园林。


于是须达长者便派人运来金砖,八十顷中,须臾铺满,留少空地。

太子见还留少许空地,便言道:怎么嫌贵?后悔就别买咯。

须达答道:我不后悔,但自思惟开何藏金不多不少,当补满之。

太子念言:佛必大德,能让此人如此视金如土。便教停止,勿复铺金,园地属卿,树木属我,我自奉佛,共立精舍。

须达欢喜,即便归家。


次日舍利弗来,见须达长者愁恼不乐便问:何故不乐?须达长者答言:国王听信六师谗言,召见告知,要佛弟子与六师之徒,斗法较量,得胜者方可立精舍……结果自然毫无悬念(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轻松获胜)……


须达长者立精舍后,舍利弗告之其在欲界六天的宫殿已成;须达即借道眼,悉见欲界六天中严净宫殿,在得知第四天(兜率天)恒有一生补处菩萨来生其中法训不绝后,便言:我当生第四天中,言出已竟余宫悉灭,唯第四天宫殿湛然。


精舍完工后,须达长者即往白王:我为世尊,已起精舍,唯愿大王,遣使请佛。时王闻已,即遣使者,到王舍城,请佛及僧。


佛告阿难:今此园地,须达长者所买;林树华果,祇陀太子所有;二人同心共立精舍,应当与号:祇陀树给孤独园。(后世简称:祇树给孤独园)



 

乐善好施给孤独


根据乾隆大藏经第542部《别译杂阿含经》第9卷(之一百九十二)与乾隆大藏经第540部《杂阿含经》第22卷整理: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须达(亦号:给孤独)长者,遇病困笃;于时世尊,即于晨朝,着衣持钵,往诣其家。须达长者,遥见佛来,动身欲起。佛告长者,不须汝起。

尔时世尊,别敷座坐,佛告长者:汝所患苦,为可忍不?

长者白佛:今所患苦甚为难忍,所受痛苦遂渐增长,苦痛逼切甚可患厌。

佛告长者:汝于今者,应于佛所生不坏信,法僧及戒,亦当如是。

长者白言:如佛所说,四不坏信,我亦具得。

佛告长者:依四不坏,尔今次应修于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一念佛: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

二念法:云何念法?如来所说胜妙之法,等同庆善,现在得利,及获得证,离诸热恼,不择时节,能向善趣,现在开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

三念僧:云何念僧?常当忆念僧之德行,如来圣僧,得向具足,应病授药,正真向道,所行次第,不越限度,能随于佛,所行之法,须陀洹果向须陀洹,斯陀含果向斯陀含,阿那含果向阿那含,阿罗汉果向阿罗汉,是名如来声闻僧;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他所请,如是等僧,宜应敬礼合掌向之,是名念僧。

四念戒: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满足之戒,白净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纯净戒,无垢秽戒,不求财物戒,智者所乐戒,无可讥嫌戒,次应自念,是名念戒。

五念施:云何念施?己所行施,我得善利,应离悭贪行于布施,心无所著,悉能放舍;若施之时,手自授与,心常乐施,无有厌倦,舍心具足,若有乞索,常为开分,是名念施。

六念天:云何念天?常当护心念六欲天,念须陀洹斯陀含,生彼六天。


须达白佛:世尊,如佛所说,六念之法我已具修。更白佛言:唯愿世尊在此中食。佛默受请。日时既到,须达长者为于如来设众肴馔,种种备具清净香洁,设是供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难可值遇,种种说法,示教利喜。


须达长者于佛去后,寻于其夜身坏命终,生兜率天(欲界六天之第四天)。既生天上,寻还佛所;须达天子,身光晖曜,光色倍常,夜照精舍,悉皆大明。


四向四果

四向:向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

四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Comments


bottom of page